•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艺术瑰宝——粤剧南派武功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11-13 00:55:16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baike/29675.html  评论:0  收藏

    中国功夫可谓是名扬海外,中国的戏剧文化也深得国外友人的喜爱,并赞叹中国文化可是无奇不有,让人忍不住津津乐道。当中国著名的粤剧遇上南派武功会是什么惊人的场景呢?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广东文化吧!

    粤剧舞台上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武打表演艺术俗称(南派武功)。粤剧南派武功始於何时,创自何人,历史上流传着多种说法,但源於民间武术则无可置疑,应该说,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民间武技薰陶孕育而形成的。

    历史以来,岭南乃武术诸家云集之地,武馆林立,流派众多,广州就有洪、刘、蔡、李、莫、侠拳等;湛江地区有洪拳、儒拳、蔡拳等;梅县地区有刁家教、岳家教、钟家教等拳械。佛山既是粤剧的发源地,又是着名的(武术之乡),流派纷呈,武馆众多,名家辈出。

    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名扬岭南,其代表人物张炎、梁赞、黄飞鸿名重一时,威镇一方。随着南派武术在民间的普及与流行,为粤剧形成特色鲜明的南派武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粤剧艺人不断吸收各地拳派技法,将南派武功硬桥硬马,刚劲勇猛的武术套路精华提炼美化,成为粤剧舞台上的武功戏,至清中叶,已涌现许多身手不凡、才华出众的艺人和名噪一时的粤剧剧目。

    本地班擅长武功戏

    粤剧南派武功曾有过繁盛的历史,清代道光年间杨懋建在《梦华琐簿》一书中就有:(本地班但工技击,以人为戏。所演故事,类多不可究诘……)的记载,说明当时粤剧本地班擅长武功戏,粤剧艺人精彩的武打艺术表演引人入胜,为民间百姓所喜爱。

    清代同治年间《南海县志·二十五卷杂录下》也有这样的记述:(所谓本地班者,院本以鏖战多者为最)。清代年间粤剧界最流行的《江湖十八本》,其中偏武戏或文武兼备的就占了粤剧剧目的大多数。

    早期粤剧本地班以武戏见胜,刚劲粗犷、威风凛冽的武戏最受观众欢迎,因此,本地班尤为注重武戏,行当中就有文武之分,武角演员在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粤剧武功戏的盛行造就了许多出类拔萃、才华出众的南派武打名家:有清咸丰年间身怀南派绝技的打武家领袖,(戏子称王第一人)的李文茂;武功精湛的蛇公荣、周瑜利、周瑜林;擅长咏春拳的着名小武黄华宝;以武打功架见长的靓少佳;有(武状元)之称的陈锦棠;着称珠叁角的(武探花)梁荫棠;技艺精湛的靓元亨、白玉堂、罗品超、卢启光、冯天佑、杨镜波等……他们都各有其能,身怀绝技,在粤剧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而丰厚的南派武打艺术遗产。

    由於时代的变迁及多种因素,叁十年代,粤剧风行文戏,粤剧格调也因而随之逐渐由刚劲粗犷转向委婉柔情,昔日盛行的鸣金吹角、炽烈如火的武戏日渐少演,粤剧表演技艺也因而显得单调贫乏,失去了最为鲜明的个性。

    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粤剧已完全走向以生旦戏为主单一、偏狭的戏路,曾盛极一时的粤剧南派武功也逐渐走向衰落。叁十年代初期,一些粤剧革新者引进北派武功,使北派武功在粤剧舞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南派)特色逐渐淡化。

    解放初期,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使粤剧不少传统武功戏又重现粤剧舞台,上世纪五十年代,周zong理在观看广东粤剧后,对独具特色的粤剧南派武功给予很高的评价,希望粤剧界重视继承发展。

    粤剧艺人带着周zong理的殷殷期望,在各级文化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建立了(抢救遗产小组),可惜后来因极左思潮的影响,中断了挖掘抢救工作。十年浩劫,鳞爪仅存的传统技艺更是日渐式微,濒於名存实亡的境地。

    上一篇:民间代表性艺术之一:舟山渔民号子
    下一篇:珠海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9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