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七夕节2022节日由来介绍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11-13 01:18:25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baike/47630.html  评论:0  收藏

    七夕节在如今被称为是中国的情人节,但是在古时七夕节是一种浪漫的传说,那么七夕节是什么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夕节2022节日由来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七夕节既是拜七姐节日也是爱情节日,又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此,七夕节称为了象征爱情的一个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中国式情人节”也由此而来。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七夕节的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七夕节节日习俗

    1、吃七巧果,又称乞巧果。果然不管什么节日吃美食是绝对不会缺少的。虽叫七巧果可不是真正的果哦,主要材料是由油、面、糖、蜜做成,会做成瓜果花草类型等样子。据记载,在宋朝集市上就有售卖了。

    2、穿针乞巧,这应该是最早的乞巧方式了,这一天每家每户的女子都会走出家门,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的针线女红,穿针乞巧。据记载汉代《西京杂记》中提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3、祭拜织女,这个我们小时候会在当天晚上,在葡萄树下摆上茶、瓜果还有点心等物品,一遍吃一遍向织女星默默许愿。

    七夕节是情人节吗?

    在七夕节,由于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因此,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很多的年轻人会选择在这天向自己心仪的对象表白。

    唐代诗人林杰在《乞巧》中便写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意思便是: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乞巧有哪些形式

    丢针卜巧

    七夕中午,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

    编桥穿针

    用当年产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编织物,置放案头。或是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

    月下盟结,穿针引线

    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盟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蜘蛛乞巧

    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结网的疏密来定巧拙。如果蜘蛛还在瓜果上结网,也意味着智巧的到来。及以小蜘蛛贮盒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少。

    结扎巧姑、种豆苗青葱、占卜巧拙、穿针走线、剪窗花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上一篇:2022光棍节朋友圈文案句子 2022光棍节朋友圈祝福语
    下一篇:2022适合立秋发朋友圈的说说 2022适合立秋发朋友圈的祝福语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9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