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浙江:“五个一”计划推动传统戏剧“活”起来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19-11-12 06:32:47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lvxing/20691.html  评论:0  收藏

      10月29日晚,浙江省绍兴市文化馆百姓剧场内古曲悠扬、戏韵绵长,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浙江好腔调”全省传统戏剧展演在此举行,诸暨西路乱弹《抖狮结义》、永嘉昆剧《双义节·审玉》、台州乱弹《我的大陈岛》、新昌调腔《铁冠图·煤山》、姚剧《卖青炭·朝奉吃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精彩亮相。   舞台上,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昌县调腔非遗传承发展保护中心书记、主任王莺的一折《铁冠图·煤山》,唱念做打,绝活不少。1987年,新昌调腔开办第六批训练班,王莺凭借一副好嗓子被调腔表演艺术家张英正挑中,16岁便成为剧团唯一的女老生,此后一直坚守着新昌调腔,不断培养新人,对年轻演员委以重任。   王莺说:“新昌调腔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要紧跟时代做出必要的创新,这样才能赢得观众。我觉得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不能仅仅‘活’在博物馆里。”近20年来,曾一度沉寂的新昌调腔重新崛起,挖掘复排了一批传统剧目,又创排了《甄清官》《闹九江》《挑水伯》等新创剧目,影响波及大江南北。   姚剧形成于18世纪中叶,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诞生于浙江余姚地区,脱胎于当地“车子灯”“采茶篮”“旱船”等民间歌舞及“雀冬冬”等民间说唱艺术。   姚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沈守良表示,方言特色决定剧种特色。如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视,传承和创新姚剧意义深远,“虽然我已经78岁了,但身体状况还好,能为姚剧事业献出一份力量,尽到一份责任,我义不容辞。”沈守良说。   诸暨西路乱弹,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清朝中晚期盛行于诸暨,并流行于嵊州、绍兴、萧山、浦江、义乌等地。为传承西路乱弹,诸暨文化和旅游部门在没有专业剧团的情况下,组织民间力量挖掘传承该濒危剧种,取得了诸多成绩。“今年,我们创排了西路乱弹小戏《抖狮结义》,这出小戏巧妙地融合了‘西施传说’‘西路乱弹’‘草塔抖狮子’3项国家级非遗,讲述了一个蕴含着民间智慧的故事。”诸暨市博物馆副馆长卓秋萍说。   永嘉昆剧更是一个古老的剧种,是南戏遗响。其唱腔高亢质朴、明快热烈,表演风格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和地方特色。永嘉昆剧团作为全国八大昆剧专业院团之一,数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在保护传统复排经典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创作出了一批昆剧新作,屡获嘉奖。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宋宣和年间,南戏的种子就在江南这一片灵秀山水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深受百姓喜爱。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无数剧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一部分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得以流传至今,一代代梨园先辈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0月30日,浙江省实施传统戏剧发展“五个一”计划工作座谈会在绍兴举行。传统戏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实施以来,浙江在保护机制、保护途径和保护载体上不断创新,有效改善了传统戏剧项目的存续状况。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胡雁介绍,浙江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项目共24项。从今年起,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项目保护地,均实行“五个一”计划,即成立一个院团、每年创作一部戏、每年复排一部经典戏、培养一批骨干人才、打造一批基地,推动全省传统戏剧在发展上迈出新步伐。至2022年,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项目保护地都将实行“五个一”计划,全面推动传统戏剧“活起来,传下去”。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褚子育表示,浙江传统戏剧有58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非遗名录,在传统戏剧振兴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都要保护发展好,“我们要抓好展示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合作平台和考核平台,确保2022年之前全面落实《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的各项任务,使全省戏剧事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骆蔓)
    上一篇:“百馆联动”系列文旅嘉年华活动重庆举行
    下一篇: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培训班举办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1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