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深圳市着力构建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0-07-11 06:32:31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lvxing/28738.html  评论:0  收藏

      近年来,深圳市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新目标,坚持把文化发展摆在深圳现代化发展战略全局的突出位置,紧密结合深圳城市外来务工群体巨大的人口结构特点,着力构建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大力提升文化场馆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深圳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服务体系、服务模式、服务效能上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进一步完善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优化惠民便民的群众文化生活空间。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服务标准。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文化馆(站)78个、公共图书馆(室)673个、博物馆53个、区级以上美术场馆33家,建成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9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62个。同时对照先行示范区和强国城市范例的新要求,对标世界先进城市,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出台深圳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的行动方案,落实新建和提升改造112个市、区重大文体设施项目,规划建设深圳歌剧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改革开放展览馆等“新十大文化设施” 和“十大文化特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大文体设施规划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水准的国际化、标志性文化设施。

      二、均等化建设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覆盖人群不断扩展。针对原特区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问题,深圳近年来持续加大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通过加快推动原特区外文体设施建设、制定系列图书馆和文化馆行业规范、在政策制定和活动举办过程中向原特区外地区倾斜等方式,持续扶持原特区外地区的文化事业建设,努力保障原特区外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都能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在深圳地区搭建区域图书馆“云”基础平台等应用系统,推出“我的阅读时光”“少儿智慧银行”等项目;完成微信、支付宝等移动社交平台多个“图书馆服务”项目的研发与应用,创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服务模式,实现市民足不出户享受图书馆服务。深圳图书馆微博微信关注总用户达到近40万人,获评全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打造深圳市文化馆云平台,建设并完善数字文化馆互联网平台,美术、书法、摄影获奖作品在数字展厅中同步展出,并创新推出重点活动网络直播,少儿原创作品比赛、中老年文艺汇演、联盟公益培训展示等数场活动通过网络直播观看的市民超过61万人次,大大扩展了活动覆盖人群,提升了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三、特殊群体服务不断完善,主动对接群众文化需求精准供给公共文化服务。在市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对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要求。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需求的“来深青工文体节”已举办15届,成为深受外来务工人员喜爱的大型品牌活动。“深圳读书月”打造了各具特色的“青工书屋”“青工读书成才大型报告会”“青工大课堂”等系列项目,进一步满足外来青工常态化文化需求。注重针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两大群体组织大型文化活动,“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已举办16届,其中广场舞大赛、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优秀摄影作品展等深受老年朋友喜爱;少儿艺术花会已举办12届,举办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数十种活动,吸引全市万余名少年儿童参加。加大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文化权益的保障力度,市、区各类文化场馆均建设了无障碍通道,图书馆设置了残疾人阅览室,针对残疾人开展特色服务。深圳图书馆制定了《视障读者服务工作规范》,配备专业人员、设施设备,并联合市残联、市盲人协会等机构开展“4.23视障阅读专题”“国际盲人节文化活动”“深圳视障公益影院”等品牌活动;少儿图书馆通过“康乃馨”无差别阅读计划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患病儿童等群体提供阅读服务,均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四、基层特色文化品牌遍地开花,满足外来务工人员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全市各区结合自身优势和本区文化特色,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产品,打造了一批公共文化品牌,有效提升了各类外来务工群体的文化福利水平。福田区大力发展青年文化和都市文化,设立了中国嘻哈文化节、打击乐文化节、莲花山青年文化节等品牌,高雅演出低票价补贴等惠民服务项目深受都市白领追捧。罗湖区戏剧文化和高端展览品牌受到市民喜爱,“09剧场《军哥剧说》”系列活动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摄影周等彰显城区文化品位。南山区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打造“南山流行音乐节”“草地音乐会”“青工文化快车”等品牌。龙岗区结合客家文化特色打造客家文化艺术节等品牌,依托龙岗大运城中心湖精心打造龙岗水上音乐节。龙华区按照“高端、精品、多元”的思路打造了“五彩周末”“春暖龙华”等文化惠民品牌。坪山区探索“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模式,打造“坪山城市书房”“墨香荟”等品牌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图书阅读、美术创作等服务。

    上一篇:昆明发布二季度5起涉旅典型案件一家旅行社被吊销业务经营许可证
    下一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调研指导甘南陇南红色旅游产品线路提质增效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1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