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旅行社的未来在哪里?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0-10-24 06:32:32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lvxing/31448.html  评论:0  收藏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与端午节假期相比,恢复进度分别提高了28个和39个百分点。

        还有一个数据显示,9月中旬,全国已复业旅行社达29694家,复工率为75.7%,但组团业务的恢复却比较艰难。据有关媒体报道,假日期间福州市接待游客达502万人次,而旅行社等有组织的出游比例不到2%。

        一时间,旅行社何去何从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有人借机唱衰旅行社,并以百年老店托马斯库克倒闭为例,说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谁还会选择旅行社呢?守着传统业务,又有多少家旅行社能够扛过这次疫情?

        近日,中国旅行社协会秘书长孙桂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旅行社可以是“小而美”,也可以是“大而全”。未来50年甚至100年,国内的旅行社仍然会存在。对此,笔者是赞同的。

        记得刚刚加入WTO时,国内的旅行社行业一度如临大敌,特别是一些专家纷纷叫喊“狼来啦”,甚至给国内旅行社设计了死亡倒计时。

        而事实是国内的旅行社并没有那么不堪一击,一场虚惊之后依然安然无恙。

        2003年非典过后,以携程为代表的OTA崭露头角,同程、去哪儿、途牛等紧随其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序幕。此后,传统旅行社的市场份额确实不断被“蚕食”,“机票+酒店”灵活的产品设计,加之方便快捷的预订程序,让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唾手可得。

        传统旅行社感受到了危机,看来“狼”真的来了,而且离行业如此之近。2016年,两家OTA企业因抢占市场发生纷争,其中一家OTA企业与17家传统旅行社批发商为产品的定价权纷争不断,后来在原国家旅游局的调解下,事态得以平息。在这种复杂的竞合格局下,旅行社特别是一些不断创新、积极应变的旅行社,依然探索出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今年春节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旅行社业务全面停摆,随之而来的是退款、收缩、裁员、自救。从目前的情况看,短期内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市场很难恢复,只有国内市场一条路。

        如果延续传统思维、走价格竞争的老路,无异于作茧自缚。在双循环的背景下,旅行社的根本出路是加速形成批零体系,丰富新的内涵,让游客感受到旅行社不仅仅能提供线路和产品,还能提供出游攻略、量身定制,甚至可以在自由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当然,前提是锤炼出一套商业模式。

        业内对旅行社业务的理解一直存在分歧。一方认为,只有包价旅游才能算得上是旅行社业务。而另一方则坚持认为,包价旅游仅仅是旅行社业务中的一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化和旅游部紧急通知暂停旅行社组团业务,其中包括“机票+酒店”产品,这说明旅游主管部门已经认可“机票+酒店”产品就是旅行社业务中的一部分。

        因为语言的问题,出境游游客参团比例相对高一些,但国内游市场的团队出游就一定会越来越走向死胡同吗?笔者以为未必。比如老年群体出游、学生研学、各单位工会组织的活动、各种俱乐部组织的活动等等都是集体形式,只不过可能旅行社提供的是其中部分单项委托服务,而非包价业务。从这个角度来看,旅行社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足够大,能不能吃到嘴里,要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

        近段时间,笔者针对旅行社一线从业人员做了些调查,感触很深。旅行社可能是旅游产业中最具市场经济精神的业态,多年来经历了种种探索、调整、发展、碰撞和升级。疫情之下以及之后,自救永远是最重要的。但是遭遇本轮疫情,已经不仅仅需要市场一头发力,政策端也必须要有更大作为。

        对于政策端,较多业界人士呼吁:给予税收社保等相关扶持政策可以酌情考虑延长时间;其他相关部门对于推动跨省游的落实不要设立过多障碍;鼓励媒体对旅行社进行积极客观的宣传,引导大众对旅行社恢复信任;在综合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有序有效推动出入境旅游恢复;对于疫情之后旅行社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要提前谋划解决办法;各地政府需要实实在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等。

        有些政策可以得到更好地推广和细化。比如,职工普惠式疗休养、春秋游不能等同于公费旅游,工会采购、福利经费报销不应人为排除旅行社发票等。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地方在探索。比如,前段时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总工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开展职工“爱上海、游上海”活动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通知》,鼓励各级工会优先在本市景点组织员工春、秋游活动,标准为每人每天不超过200元。

        同时,旅游监管部门也要警惕不合理低价游、黑导黑社等行业乱象死灰复燃,要坚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自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秩序规范治理不能依托运动式,而应依靠相关体制机制的创新健全。

        从旅行社自身来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顾眼前更要立足长远。旅行社传统的运作方式、思维模式在未来很难维系,但旅行社的组织串联作用一定会长期存在。这其中,业态的革新、产品服务的迭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坚守和升级更是题中之义、应有之义。

        如果要问旅行社的未来到底谁说了算?旅行社不要听业内的“自言自语”,更不要听专家的,而是要听市场的、听游客的。

    上一篇:传统旅游淡季如期而至 今年的淡季会更淡吗?
    下一篇:旅游形象口号策划的基本规律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1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