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长期晚睡即使睡够也会导致黑眼圈 黑眼圈如何消除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10-20 16:09:08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news/30274.html  评论:0  收藏

    据网络资讯,很多人觉得,每天不管晚睡还是早睡,只要睡够了,就不会有黑眼圈出现,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据专家表示,长期晚睡即使睡够也会导致黑眼圈。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顶着黑眼圈外出是绝对不允许的,那么,一般黑眼圈如何消除呢?一起来了解。

    长期晚睡即使睡够也会导致黑眼圈

    长期晚睡即使睡够也会导致黑眼圈 黑眼圈如何消除

    黑眼圈

    黑眼圈带来的焦虑广泛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年10月,南京一家医院开设“黑眼圈门诊”,一度火上热搜。如今一年过去,黑眼圈门诊依然“火爆”。陈年黑眼圈到底怎么才能“洗白”?医生提醒,入睡时间跟黑眼圈的形成息息相关。如果长期晚睡,即使睡够时间也会导致黑眼圈。

    黑眼圈如何消除?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因为没睡好觉形成黑眼圈,充足睡眠之后,黑眼圈就会有所缓解。但如果黑眼圈长期不消,就要注意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非疾病原因导致的黑眼圈,可以这样做:①充足睡眠;②晴天出门最好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③轻柔按摩眼眶、面颊、头颈;④减少糖的摄入,不喝酒或含酒精的饮料,多吃蔬菜。

    具体导致黑眼圈原因:

    黑眼圈分两种,一种是青色黑眼圈,是由于微血管的血液滞留;另一种是茶色黑眼圈,因黑色素生成或代谢不全而产生。青黑色眼圈多见于作息不规律的人,青年人多见。茶黑色眼圈则多和年龄增长相关,长期日晒等造成色素沉淀在眼周,久而久之形成黑眼圈。黑眼圈的原因有多种,例如:

    1、遗传体质及生理构造

    当眼眶周围的皮肤特别薄,皮下组织又特别少时,当血流经过此处的大静脉,在特别接近皮肤表层下方便会出现蓝黑色的眼晕,看起来同黑眼圈。

    2、睡眠不足

    眼周微血管较多,熬夜使眼睑得不到休息,血管持续紧张收缩,血流量长时间增加,引起眼圈皮下组织血管淤血和水肿,滞留下黯黑的阴影。

    长期晚睡即使睡够也会导致黑眼圈 黑眼圈如何消除

    黑眼圈

    3、久病体弱或大病初愈

    由于眼周围皮下组织薄弱,皮肤易发生色素沉着,并极易显露在上、下眼睑上,出现一层黑圈。

    4、炎症

    遗传性过敏症或过敏性接触皮炎,累及眼眶周围可出现黑眼圈。

    5、其他

    例如化妆品使用过度、吸烟、年老、月经不调、孕晚期、房事过度以及某些肝病和肾病都可能出现眼圈发黑。

    黑眼圈症状表现:

    不同原因导致的黑眼圈表现不同,常见的例如:

    1、先天性眼皮肤色素沉着增加

    先天性眼轮匝肌较肥厚,或是眼圈肌肤颜色较临近部位皮肤暗或深,此种黑眼圈多为暗灰色。

    2、眼皮血管血流滞留

    如经常熬夜、压力增大、思虑过度、睡眠不足等可造成眼周皮肤眼色加深,多为青黑色。去除上述诱因后可恢复正常。

    长期晚睡即使睡够也会导致黑眼圈 黑眼圈如何消除

    黑眼圈

    3、色素沉淀

    如果常用化妆品、经常画眼线和睫毛膏,又没有彻底卸妆,可能有某些深色的化妆品微粒渗透到眼皮内,很可能就此造成黑眼圈。

    4、营养不均衡

    饮食不正常,缺乏铁质,可导致贫血,也可表现有黑眼圈,常伴口唇,睑结膜苍白。

    5、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患者也可表现为黑眼圈。由于眼鼻通过鼻泪管相通,鼻部的过敏炎症反应甚至鼻部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鼻泪管蔓延至眼,引起眼睛发红、流泪、眼涨,严重者可催生眼袋。

    6、眼皮老化松弛

    见于老年人,衰老后皮肤老化松弛,表现为皮肤皱在一起造成外观肤色较周围加深。

    7、眼部阴影

    眼袋或眼眶内下侧凹陷形成泪沟导致的阴影。

    上一篇:NASA公布天体景象“创生之柱” 壮观梦幻神秘
    下一篇:成都街头刮起柿子风 你吃今秋第一颗柿子了吗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6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