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旱涝并重 登陆我国台风个数为2~3个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3-07-15 17:44:09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news/42064.html  评论:0  收藏

    据网络资讯,据国家气候中心官微最新消息,预计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旱涝并重。“七下八上”具体是指哪一段时间呢?具体是指7月16日至8月15日,这段时间是我国汛期的主要集中期,暴雨、雷阵雨天气成为常事。其中,还分析了今年“七下八上”期间预计还会有2~3个热带气旋要来。

    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旱涝并重

    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旱涝并重 登陆我国台风个数为2~3个

    河流涨水

    “七下八上”(7月16日至8月15日)是我国主汛期的重要阶段之一。该时段内,北方进入主雨季;同时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台风活动进入活跃期,沿海地区易受台风降水和风暴潮影响。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呈旱涝并重格局,具体预测结论如下:

    松花江流域东部、辽河流域东部可能出现较重汛情

    预计2023年“七下八上”期间,松花江流域东部、辽河流域东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以上,可能出现较重汛情和洪涝灾害;松花江流域西部、嫩江流域、辽河流域西部、海河流域东部、淮河流域东部、长江流域下游、太湖流域和珠江流域降水偏多1~2成,需关注阶段性强降水过程可能带来的局地洪涝灾害;海河流域西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西部、长江流域上中游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1~2成。

    华北大部、华东南部、华中南部等地发生高温热浪的可能性较大

    预计“七下八上”期间,除东北地区东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5~1℃外,我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华东南部、西北地区西北部、新疆等地气温偏高1~2℃;华北大部、华东南部、华中南部、新疆等地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的可能性较大。

    预计“七下八上”期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台风)个数为2~3个(常年同期为2个),平均强度偏强,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主要影响华南和东南沿海。

    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旱涝并重 登陆我国台风个数为2~3个

    四号台风

    什么是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它象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

    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可分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个阶段。其生命期平均为一周左右,短的只有2-3天,最长可达一个月左右。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它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

    通常在热带地区离赤道平均3-5个纬度外的海面(如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上形成,其移动主要受大尺度天气系统等影响,最终在海上消散或者变性为温带气旋、或在登陆陆地后消散。登陆陆地的热带气旋会带来严重的财产和人员伤亡,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不过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

    当热带气旋登陆或北移到较高纬度的海域时,因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高温高湿条件,会很快消亡。大量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赤道辐合带中,赤道辐合带的北侧是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的移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这类热带气旋常会在我国东南沿海至越南沿海登陆。有时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当热带气旋移动到副热带高压西缘时,受那里的偏南或西南气流引导,热带气旋会转向偏北或东北方向移动,登陆我国鲁辽沿海或朝鲜、日本,甚至在日本以东洋面上北上。

    上一篇:6月70城房价出炉 6月27个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上涨
    下一篇:今年广东台风预测最新消息 预计17日至18日对广东有严重

    相关热词搜索:台风最新消息 主汛期 旱涝 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6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