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婴静脉被注射配方奶家长被瞒5天 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高龄母亲诞下早产儿,被送儿童医院保温箱
这位母亲叫刘芳芳(化名),家住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具有医学专业学识。
她告诉记者,2020年5月10日中午,已系高龄的她在南京市鼓楼区一家医院剖宫产下一名男婴,"3斤多重,系早产,评分9分,还算正常。"
她说,因孩子体重偏轻,医生建议送南京市儿童医院,让他在保温箱里再养一养,"那里是24小时不陪病房,产后我便回家坐月子。"
医生谎称孩子肺炎加重要求签字转科,还要求签孩子的病危通知书
刘芳芳回忆说,同年6月1日上午11时左右,孩子的管床医生蒋某突然给她打微信电话说,"孩子状况不好,叫我丈夫去一趟医院。"
正在坐月子的她不放心,也往医院赶去,"我丈夫先到,医生要求他签字,说孩子要转科室,要转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去。"
刘芳芳赶到后找到医生蒋某问情况,对方说孩子生长发育很好,奶量在逐步增加,同时称肺炎加重,呼吸心跳加快,要转科。
令夫妻俩没有料到的是,随即有医生叫他们签孩子的病危通知书等,"孩子的病情严重了,我很难过,一下子就哭了。"
事后,刘芳芳一直不放心孩子。
同年6月4日,她赶到医院想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时有人告诉她说,次日医院领导想见见他们。
第二天上午,夫妻俩来到医院,"我在病房见到了孩子,一直陪伴着他,我丈夫被带至医院行政楼,事后得知医院有关领导向他通报了孩子转科室的真正原因。"
当晚,从丈夫处获知真相后,刘芳芳险些崩溃,她立即给医生蒋某打电话,要求进一步获知详情。
护士将配方奶泵入婴儿静脉血管,一小时后才组织抢救,家长被院方隐瞒5天
刘芳芳告诉记者,原来孩子转科室的真正原因是护士在他的静脉血管中泵入了配方奶。
南京市儿童医院作出的一份事件经过报告载明,2020年6月1日凌晨7:42,新生儿外科304病区护士颜某给刘芳芳的孩子喂奶,根据医嘱"小儿深度水解配方奶30毫升,鼻饲(先经口喂养,剩余奶量鼻饲喂养维持1小时)每3小时一次。"患儿吸吮13毫升配方奶后,护士颜某将剩余17毫升应鼻饲奶液的连接延长管,接入至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中。当天上午8:14,白班护士沈某巡视至该患儿床边,发现此情况立即分离延长管和头皮针,并呼叫颜某等人,颜随即用5毫升注射器接头皮针回抽出2.5毫升奶汁样液体直至见到回血并更换注射器,再次抽出少许奶液及血液后拔出留置针,同时查看到泵奶注射器内剩余奶液约4毫升,延长管内2.8毫升奶液。此时患儿面色红黄,安静,颜某在床边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当天上午9:08,颜某向护士长汇报。此时,距事发已近一个半小时。
获知情况后,医生蒋某和科室主任等人赶到床边组织抢救并向医务处汇报,医务处迅速组织相关专家到现场参与抢救。
经救治,患儿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当天中午1:08,该患儿被转入新生儿内科病房继续治疗并观察。
后来,该院曾给予5次院内全院会诊。6月22日至24日,该院安排上海复旦、浙江儿童医院、重庆儿童医院及沈阳盛京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
经过9天治疗,患儿先前异常的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同年7月中旬,该院给患儿进行康复治疗。
刘芳芳称,他们获知真相时已被医院集体隐瞒了5天(含当天)。
对此,院方的解释是,"因考虑患儿母亲的身体原因,当时暂未告知家长患儿转科治疗的真实原因。"
专家组综合分析称婴儿当时出现一定程度的中毒反应和感染疾病,医院被指存在5大过错
2020年11月16日,南京市卫健委邀请南京地区医疗责任保险赔偿处理中心,对该纠纷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材料为该患儿的相关住院病历。
同年12月14日,该中心出具《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建议》称,专家组综合分析后认为,根据病历记载,患儿住院期间深度水解配方奶被误泵入静脉,时间共29分钟,深度水解配方奶共30毫升奶液,吸吮了13毫升,剩余17毫升按1小时泵入,发现后预计进入静脉10毫升左右,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存在血常规细胞数降低,凝血功能异常,血培养阳性,对患儿病情产生了一定影响。
同时还解释称,深度水解配方奶与静脉营养中成分大致相似(均为氨基酸),但深度水解配方奶泵入静脉中,可能存在过敏反应、中毒反应、肺栓塞、感染等风险。根据患儿当时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中毒反应和感染性疾病。
		
				                
						
  上一篇:警务室重伤案当事人刑满出狱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母亲叫刘芳芳(化名),家住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具有医学专业学识。
她告诉记者,2020年5月10日中午,已系高龄的她在南京市鼓楼区一家医院剖宫产下一名男婴,"3斤多重,系早产,评分9分,还算正常。"
她说,因孩子体重偏轻,医生建议送南京市儿童医院,让他在保温箱里再养一养,"那里是24小时不陪病房,产后我便回家坐月子。"
医生谎称孩子肺炎加重要求签字转科,还要求签孩子的病危通知书
刘芳芳回忆说,同年6月1日上午11时左右,孩子的管床医生蒋某突然给她打微信电话说,"孩子状况不好,叫我丈夫去一趟医院。"
正在坐月子的她不放心,也往医院赶去,"我丈夫先到,医生要求他签字,说孩子要转科室,要转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去。"
刘芳芳赶到后找到医生蒋某问情况,对方说孩子生长发育很好,奶量在逐步增加,同时称肺炎加重,呼吸心跳加快,要转科。
令夫妻俩没有料到的是,随即有医生叫他们签孩子的病危通知书等,"孩子的病情严重了,我很难过,一下子就哭了。"
事后,刘芳芳一直不放心孩子。
同年6月4日,她赶到医院想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时有人告诉她说,次日医院领导想见见他们。
第二天上午,夫妻俩来到医院,"我在病房见到了孩子,一直陪伴着他,我丈夫被带至医院行政楼,事后得知医院有关领导向他通报了孩子转科室的真正原因。"
当晚,从丈夫处获知真相后,刘芳芳险些崩溃,她立即给医生蒋某打电话,要求进一步获知详情。
护士将配方奶泵入婴儿静脉血管,一小时后才组织抢救,家长被院方隐瞒5天
刘芳芳告诉记者,原来孩子转科室的真正原因是护士在他的静脉血管中泵入了配方奶。
南京市儿童医院作出的一份事件经过报告载明,2020年6月1日凌晨7:42,新生儿外科304病区护士颜某给刘芳芳的孩子喂奶,根据医嘱"小儿深度水解配方奶30毫升,鼻饲(先经口喂养,剩余奶量鼻饲喂养维持1小时)每3小时一次。"患儿吸吮13毫升配方奶后,护士颜某将剩余17毫升应鼻饲奶液的连接延长管,接入至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中。当天上午8:14,白班护士沈某巡视至该患儿床边,发现此情况立即分离延长管和头皮针,并呼叫颜某等人,颜随即用5毫升注射器接头皮针回抽出2.5毫升奶汁样液体直至见到回血并更换注射器,再次抽出少许奶液及血液后拔出留置针,同时查看到泵奶注射器内剩余奶液约4毫升,延长管内2.8毫升奶液。此时患儿面色红黄,安静,颜某在床边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当天上午9:08,颜某向护士长汇报。此时,距事发已近一个半小时。
获知情况后,医生蒋某和科室主任等人赶到床边组织抢救并向医务处汇报,医务处迅速组织相关专家到现场参与抢救。
经救治,患儿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当天中午1:08,该患儿被转入新生儿内科病房继续治疗并观察。
后来,该院曾给予5次院内全院会诊。6月22日至24日,该院安排上海复旦、浙江儿童医院、重庆儿童医院及沈阳盛京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
经过9天治疗,患儿先前异常的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同年7月中旬,该院给患儿进行康复治疗。
刘芳芳称,他们获知真相时已被医院集体隐瞒了5天(含当天)。
对此,院方的解释是,"因考虑患儿母亲的身体原因,当时暂未告知家长患儿转科治疗的真实原因。"
专家组综合分析称婴儿当时出现一定程度的中毒反应和感染疾病,医院被指存在5大过错
2020年11月16日,南京市卫健委邀请南京地区医疗责任保险赔偿处理中心,对该纠纷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材料为该患儿的相关住院病历。
同年12月14日,该中心出具《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建议》称,专家组综合分析后认为,根据病历记载,患儿住院期间深度水解配方奶被误泵入静脉,时间共29分钟,深度水解配方奶共30毫升奶液,吸吮了13毫升,剩余17毫升按1小时泵入,发现后预计进入静脉10毫升左右,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存在血常规细胞数降低,凝血功能异常,血培养阳性,对患儿病情产生了一定影响。
同时还解释称,深度水解配方奶与静脉营养中成分大致相似(均为氨基酸),但深度水解配方奶泵入静脉中,可能存在过敏反应、中毒反应、肺栓塞、感染等风险。根据患儿当时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中毒反应和感染性疾病。
下一篇:一季度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 同比名义增长5.1%
相关热词搜索:男婴静脉被注射配方奶家长被瞒5天 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