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将瘫痪父亲饿死 怎么可以错过
今天和大家讲讲“不孝子”吧木生是我们小镇上,唯一一家喻户晓的不孝子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反面教材我们那儿,一有哪个父母宠溺孩子,旁边就会有人说:“哎呀!这样惯着他,你这是要把他宠成第二个木生啊”木生是个啃老虫,再加上他母亲早逝,家境清寒,根本没女孩愿意嫁过去。
老父亲为这急的啊,又是卖田又是卖血,就差卖肾了几经折腾,到了2000年的春节,游手好闲的木生,终于娶到媳妇了老父亲可算乐坏了但没想到,第二年,老父亲不小心把腿摔断了木生急匆匆把父亲送到县医院县医院的医院说,这属于大腿骨折,要到省级医院手术,我这做不了。
当天晚上,木生和他妻子半夜未眠。两人在算账。最后算出的结果是:治疗的费用>老父亲治好后还能创造的经济价值。次日,木生把父亲运回了家,并安置到一破砖瓦房的蔑竹床上。
老父亲才60岁,身体其他机能都是好的,只是腿断了,下不了床木生也是够狠心任父亲在那呼天喊地,可他宁是连个止痛药都舍不得买他也不直接饿死父亲每到饭点,木生就从自家端上一碗白粥,送到老父亲床边,然后,不留一句话,转身就走。
听村民们说,木生父亲那个苦啊,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地狱都怕比不得哟!半年后,老父亲终于咽气了那一天,木生笑得很开心,他把那张爬满蛆虫蔑竹床烧了,他还说,他终于可以拆掉建新房子啦说木生是丧心病狂,这绝不为过。
可万事皆有因果单看不孝子们的行为,个个都足以惹得人神共愤可是,当我们去反观他整个成长链,看他如何从呱呱坠地,演变成一个万人唾弃的不孝子时,或许,我们就会少一点愤怒,多一点对教育的思考不孝子的形成,都是教育走极端后的苦果。
一个极端是:拒绝孩子经由挫折而成长木生的父母就是这样因为是老来得子,所以对孩子尤其宠溺这样的父母,在外人看来,他非常爱孩子,甚至还有点伟大和无私的味道但真相是什么?父母爱的是另一个“自己”父母内心有一个贫瘠、缺爱的小孩,因此,他把这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玩具掉了,他本可以自己捡起来,但父母非得多此一举。
看见好吃的,好玩的,就忍不住买一堆回去,但ta可曾想:孩子喜欢哪一种口味?或者,孩子又真的需要吗?没有父母心里那个小孩太可怜了,TA不想再让它再受半点委屈,她只想不断地满足它,宠溺它可拜托,它和他,是两个人啊!。
你“内在小孩”匮乏,那是你的问题现实中的小孩,他会成长,会经受分离和挫折,会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遗憾在于,父母无法接受这一点TA会剥夺孩子经受挫折而成长的权利,刻意把他培养成一个“巨婴”这样一来,父母潜意识会想:。
偶也,你就能永远当妈妈的宝宝了。
这跟不孝有什么逻辑吗?有的我们大人常有个错误思维——孩子还小,他不懂其实孩子比谁都敏感尤其是自己的真实需求,没有被父母看见比如孩子明明可以自己吃饭,但妈妈就要坚持喂饭这时,孩子会感到妈妈在强加一些东西过来,仿如一种无形的捆绑。
这些“不能自由成长而激发出来的愤怒”,会如滴水般,渐渐隐藏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多年后,孩子终于长大了。可他抗挫折能力弱啊。
成人世界如此残酷,他只好又回到妈妈怀里,可这时,妈妈已经没有能力再满足他了于是“巨婴”潜意识里愤怒喷涌而出:靠!没有能力养我一辈子,你干嘛不让我成长?都怪你!都怪你!都怪你!所谓不孝,所谓逆子,也就是这种愤怒使然下的结果。
另一个极端,就是虐待与控制这一般有两个版本压抑点的版本呢,就是吴母和吴谢宇的关系吴谢宇从出生那一刻起,妈妈就不断给他建筑欲望的囚笼你必须拿第一,你必须有礼貌,你必须要自律······你不能早恋,你不能玩游戏,你不能吃零食······。
同时,吴母还抹杀他的自由意志小到几点睡觉,大到考大学、结婚,吴谢宇全都得看妈妈脸色不必问,他肯定是压抑的既压抑了自我的欲望,也压抑了对控制者的仇恨这样的孩子,若一生都没有自我觉醒,他会很痛苦,但形象会一直很正面,很“孝顺”。
而一旦觉醒,被压抑多年的情绪,瞬间倾泻——孝与不孝,也就一念之间激烈点的版本呢,那就是《狗十三》里的李父和李玩李玩缺爱时,父亲不知身在何处李玩一旦违背其意愿,父亲就出现了“让你不听话,看我不好好收拾你!”。
打完之后,李父还满脸正经说:“爸打你,是因为爱你那!”
更恐怖点的,那就是《何以为家》里赞恩和其父母。父亲冷血,母亲暴戾。虐待、暴力,无处不在。
正因如此,电影开头便是:“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这事要搁咱们这,这逆天了都,父母生了你你不感激,你还告他?活活一个不孝子啊!
所以,一切都是有源头的一切看似不可思议的愤怒和仇恨,都有其背后形成的逻辑当然,这不是将某些恶行合理化,更不是替木生这种人渣进行逻辑辩护而是,唯有先了解不幸是如何形成,我们才能避开不幸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它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讲透的它需要环境,需要经济,需要大人心智成熟,需要关系和谐,也需要父母在不断觉知、不断学习下的自我提升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父母的自我反思有些父母的确认知有限有些父母的童年也确实凄惨,以至于对待自己孩子时,总是不可避免的投射给孩子。
但是,如果一个父母能时时刻刻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检讨,那孩子肯定委屈不到哪去孩子不觉委屈,能感觉到爱与自由,那孝心自然不会差所以呢,孝子不是宠溺出来的孝子也不是棍棒里出来的孝子是理解,是看见,是父母自我反思后的觉悟:噢!宝贝,原来你需要的是这种爱。
然后如其所愿,互相陪伴,互相滋养。
下一篇:温庆运被判死刑 到底发生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