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山坡上“长”出丹江鱼 ,工作具体怎么样了!
##淅川:山坡上“长”出丹江鱼,比较受关注,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坡上“长”出丹江鱼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向东 刁良梓 通讯员 卢晋荥
4月11日清晨,漫天的霞光映红了丹江河两岸,家住淅川县滔河乡岳洼村乡民徐国林早早上工了。
走进坐落山顶的丹江鱼饲养基地大门,一座座蓝色圆形大桶密密麻麻地站立在地面上,前来务工的乡民繁忙在各个鱼桶间,一把饵料洒下,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看着鱼儿欢跳,老徐脸上洋溢着美好的笑脸。
渔业曾经是淅川的支柱工业,鼎盛时期,百里万箱下丹江成为淅川的一大盛景。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淅川县作为中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为维护丹江水质,丹江河中5万余养鱼网箱被全面撤销。
在保水质的前提下,如何使用丹江水资源优势和丹江鱼的名望补齐村经济发展的弱项,成为摆在淅川人面前一道严峻考题。徐国林说,跟着丹江口水库库容增大,山谷里的岳洼村成了临水村,看着山顶清凌凌的黄龙泉流汩汩流入丹江河,乡民们众说纷纭地讨论着:“这水要是能使用起来多好!”通过多方调查,岳洼村凭借黄龙泉流,把“陆基循环鱼桶”养鱼项目作为发展方向,引入龙头企业,积极向上争夺项目,2022年10月,岳洼村的养鱼基地迎来了第一批鱼苗。
本来,这种圆形鱼桶是用镀锌板、PPR资料制造的,直径为8米,高度在1.5米,桶底呈“漏斗状”,便利鱼粪便和水流排放。需排放的尾水,通过人工湿地,通过三级沉积,检测到达规范后排放。每个鱼桶都装备有传感器,首要用于增氧、测温、净化和灭菌等效果,全面监测鱼的成长环境,而且可以不受地址、时节的约束,高密度饲养。
“鱼苗进桶,设备一开,增氧、粪便过滤、疾病防治等,一套流程一个体系全部搞定。”据该基地负责人程遂发介绍,传感器检测到鱼桶里缺氧,设备会主动给桶里增氧。
现在,整个基地占地60余亩,建成101个陆基循环鱼桶,每个鱼桶与进水体系、增氧体系等控制体系相连接,实时监测数据。
“一个鱼桶出资本钱在4000元左右,由于鱼儿饲养密度高,饲养量相当于1亩传统鱼塘,节省土地,更节省水。”程遂发把手伸进水里,能看清手指,“水质好,鱼才好,这一桶鱼养得好最少能出5000斤,依照当时的市场价,能卖到近10万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岳洼村的陆基循环圆桶养鱼工业现在已出资400余万元,年产量20万斤,产量可达1000万元,辐射带动近2000名大众获益。
眼下,岳洼村这条绿色高效的生态养鱼之路,为淅川很多新渔民描绘出“水美鱼肥”的新画卷。
下一篇:安以轩老公被判14年 干货分享
相关热词搜索:淅川:山坡上“长”出丹江鱼 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