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卢琦:跨境沙尘背面,全球荒漠化管理如何破题?
中新社记者:陈溯
全文字数:2155
估计阅览时刻:7分钟

这个春天,风起蒙古国,沿途不断“添枝加叶”,“进口尘”“国产沙”在中国相互威胁,沙尘暴一再来袭。
4月25日,中蒙鸿沟产生小股沙尘,在偏北气流效果下继续向东南传输。当天下午,北京呈现沙尘气候。4月19日,兰州中川机场能见度仅为400米。据了解,中国本年现已产生11次沙尘气候进程,为近10年同期最多。“黄沙漫天”的北方城市再一次刷屏网络,引发言论热议。
本年沙尘气候为何偏多?面对跨境跨区域的沙源地,应如何推动沙尘“全球管理”?中新社“东西问”就此专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卢琦研究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本年以来,中国已呈现11次沙尘气候进程,为近10年来最多。据《中国气候灾祸年鉴(2020)》,近20年来,3月至4月平均呈现沙尘气候的次数为7.8次,本年4月没有完毕,次数已超越从前平均值。本年沙尘气候偏多的成因是什么?
卢琦:首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春季冷空气活动频频,蒙古气旋和地上冷锋产生的风力较大,为沙尘气候产生供给了动力条件;二是前期气温上升较快,不稳定的空气情况为起沙供给了热力条件;三是地表条件较差,2022年植被成长季,首要沙尘源区降水偏少一至四成,植被成长情况误差。本年降水又较终年偏少二至五成,加之冻土层快速融化,积雪掩盖少,植被返青推延,表层土抗风蚀能力差,易于起沙。

2023年3月20日,甘肃省张掖市“沙尘墙”滚滚推动。王超 摄

2023年4月10日,呼和浩特市民在沙尘中出行。丁根厚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为了管理沙尘气候在林草建造方面做出了哪些尽力?有声响指出,中国“三北”防护林等防护林工程继续推动,可是沙尘气候却未能明显改进,背面原因是什么?
卢琦:数据显现,“十三五”期间(2016年至2020年),中国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荒漠化管理成效明显,累计完结防沙治沙使命1097.8万公顷。近来发布的《2022年中国疆土美化情况公报》显现,中国全年完结造林383万公顷、种草改进321.4万公顷、管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4.73万公顷,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掩盖率达24.02%。2000年以来,中国施行一系列生态修正工程,大地完成了“由黄变绿”,贡献了全球25%的绿色增加量。对标联合国2030年可继续开展方针的17项方针,每一项都表现出趋好气势,特别是在土地退化修正方面,提高最为明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护林人员在防风固沙林内整理滴管设备。富田 摄
可是,沙尘暴更多是一种天然现象、天然进程。中国西北区域、蒙古国南部戈壁区域、中亚荒漠区域,地表多掩盖天然的沙漠、沙地、戈壁,以及人为叠加天然原因构成的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这些当地一般植被稀疏,一旦冬天降雪在春季过早融化,没有了积雪的维护,暴露的地表沙物质就很容易“随风起舞”。
197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三北”防护林系统建造工程。相对上述“沙源”,“三北”防护林的植被面积较小,在春季这段时刻阻挠沙尘暴的效果就有限。冷空气和劲风影响范围在笔直方向上首要是在千米以上高空,数米到数十米高的防护林可阻挠部分地表的粗沙细沙,但远不能挡住被劲风带上高空的粉砂和黏粒。因而,“三北”防护林作为一项综合性严峻生态工程,对改进“三北”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效果,虽不是治沙尘暴的“专用药”和“特效药”,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长效药”。
中新社记者:计算显现,中国仍有257.3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和168.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这些沙化土地能得到彻底治愈吗?沙尘气候是一个常态化问题吗?
卢琦:沙尘暴自古有之。近年来,中国沙尘气候的频次有所削减,但它从未消失,未来也会长期存在。中国约170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中,可管理的沙化土地约有50万平方公里,应加快管理,其他的120多万平方公里首要是原生沙漠、戈壁等,应以维护和修正为主。
沙尘暴是天然进程和天然现象,已然天然沙漠存在,沙尘暴就很难被消除,要承受沙尘暴的客观存在。但土地沙化可防可治,土地沙化是天然要素和人为要素一起导致的土地退化,沙化土地管理是削减沙尘暴频率和强度的有用手法。

甘肃省临泽县治沙人员用稻草、芦苇等进行草格治沙。陈礼 摄
当时中国的荒漠化整体趋势有所遏止,但荒漠化管理依然负重致远。中国荒漠化面积仍占疆土面积的四分之一,依然是杰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并且越到管理后期,面对困难越大,打破难度越高。中国的沙化土地依然面积大、程度重,植被掩盖整体仍低,难在基数巨大;单个不合理人为活动依然存在;防沙治沙投入严峻不足;沙尘暴无国界,周边国家沙化情况严峻。此外,中国的沙漠、沙地供给了很多的沙源。
中新社记者:邦邻蒙古国是重要沙源地之一。据计算,近几回北方沙尘气候均是蒙古国戈壁荒漠的沙源在南下进程中与中国沙源地的沙源叠加构成。中国在推动沙尘暴世界协作管理方面做出了哪些尽力?未来有何世界协作计划及主张?
卢琦:防治荒漠化是全人类的一起应战。荒漠化至今仍是全球严峻环境问题和开展瓶颈,严峻威胁着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可继续开展。全球荒漠化管理有“四味良药”——拟定条约议定书,一致全球履约和守约“度量衡”;构建全球观测网,遥看旱地改变方寸间;编制全球天然沙漠(遗产)名录,为子孙留下一片原生沙海;发动“全球管理”行动,力求完成2030土地退化零增长方针。

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条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刘文华 摄
本年春天的沙尘暴警醒人们,人类是个命运一起体,沙尘暴防备、沙源地管理需要加强全球管理、全域管理、全进程管理。
当下,境外沙尘暴灾祸随时有或许进入中国,相关工作需要全球尽力。近年来,中蒙两国继续加强荒漠化管理双边协作。2022年11月,中蒙两国领导人接见会面时,中方提出“愿同蒙方讨论建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协作中心”,将跨境全域管理、一起保证两国人民福祉面向新高度。未来,中蒙两边将携手推动该中心的建造,为防治荒漠化供给科技支撑、决议计划支撑和智库服务。
受访者简介:

卢琦,男,1963年出世,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学术带头人。自1995年以来,首要从事荒漠化防治、干旱区生态系统管理、微观战略与世界政策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掌管和参与世界、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多项,宣布论(译)文15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译)作20余部;取得省部级科技奖赏5项,国家级科技奖赏4项。曾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全国户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以上就是【东西问丨卢琦:跨境沙尘背面,全球荒漠化管理如何破题?】的全部内容,如果喜欢可以关注037q.com的其它文章哦。
下一篇:7700余台公交、8700台出租车……五一假日,长沙交通做了
相关热词搜索:东西问丨卢琦:跨境沙尘背面 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