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尹锡悦投名状换的全是耻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如此卖力递投名状,韩国得到了什么?尽管拜登口头承诺“延伸威慑”,但考虑到美国一贯“口惠而实不至”,如此讨论恐怕象征意义更大。具体到那两项害人不浅的“霸王条款”,虽然小弟“亏麻了”,大哥也只是淡淡抛出一句“加强磋商”了事。卖力表演却尊严尽失,最后换回几张寒碜的“空头支票”,也难怪韩国网友会炸锅,怒斥这是空前的“耻辱”。
事实上,这一波外交表演,不过是尹锡悦政府全面向美日倾斜外交政策的体现。为帮助拜登政府实现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霸权部署,营造美日韩“友好”的氛围,其不惜主动放弃对日本在二战时期罪行的追责。此次访美,又针对台海问题发表不当言论,更是在无条件、无底线地挑动地区风浪。外交非小事,一举一动都关乎国家利益。那么,尹锡悦上台为何迅速抛弃“平衡外交战略”,大幅转向跪美舔日的极化风格?
首要一点,当然是迫于美国方面的压力。随着遏制中国成为美国外交战略重心,拉拢盟友对华施展战略围堵的行动也愈演愈烈。再从韩国国内政治局势看,尹锡悦虽然进入保守阵营并当选总统,但支持率始终徘徊在较低水平。寻求改善日韩关系、加强美日韩合作,成为其提高国内亲美日保守势力支持的主要路径。这些年,韩国社会分裂和政党对立越发严重,宽容的政治协商氛围几乎荡然无存。为迎合选民和“小圈子”利益,尹锡悦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也越发剑走偏锋。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不安全感弥漫韩国社会,浓厚的意识形态氛围也笼罩韩国政坛,体现在外交政策上,就是“跪求保护”心态愈发严重。
当然,经济因素也是绕不开的一条。在经贸往来中,中国一直都是韩国高科技技术与产品出口的顺差国。近十年来,随着“中国智造”快速崛起,韩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华贸易顺差呈下降趋势,中国对韩高技术产业出口大幅增长。本是正常的产业互动,到了一些韩媒嘴里却成了“被中国抛弃”“被中国摧毁”,种种荒诞论调,也无形中影响到了一些韩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久而久之,舆论心态的微妙变化,自然也给了政府政策调整的基础。
但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失去了平衡感的外交必然会走向不确定的未来。就尹锡悦政府来说,历史伤痕并不会因为韩日关系的表面“改善”就彻底抚平,抱美国大腿带来的虚幻安全感,也极可能被诱发的地区安全风险所抵消。即便是在经济领域,美韩日产业结构的同质化,也导致其经济合作难以出现大的突破。说白了,美国仅靠一纸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宣言,就换来了“里子”——盟友被绑得更紧,产业利益照旧收割,此外还通过将核潜艇开到小弟家门口,让东北亚局势“平地起波澜”,间接实现了给中国发展添堵的目的,这“一箭三雕”的算盘打得真是精明。而反观尹锡悦政府这波操作,则堪称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毕竟,在大哥捆绑小弟的这盘大棋里,谁是赢家,谁是炮灰?再明白不过。
下一篇:曝日首相拟访韩了结原被征劳工问题 两国政府正在协调
相关热词搜索:媒体:尹锡悦投名状换的全是耻辱 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