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俄罗斯游客开始重返中国 究竟是因为什么?
乌克兰政府正在失去对形势的掌控能力目前的乌克兰危机已经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俄罗斯角逐的战场,而身在漩涡中心的乌克兰基辅政府不仅毫无作为,反而进一步失去对局势的掌控美国的利益决定了不论俄罗斯打不打乌克兰,美国必须寻求代理人激发冲突,制造矛盾升级。
乌克兰基辅不听话,就直接鼓动前线的极端武装发起军事冲突1、历史渊源俄罗斯和乌克兰分歧自苏联解体后就天然存在,其中分歧的核心是克里米亚半岛,包括克里米亚共和国的归属和黑海舰队的分配。
1954年“俄(罗斯)乌结盟300周年”仪式上,苏联在赫鲁晓夫操纵下宣布将本来属于俄罗斯共和国的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共和国虽然克里米亚半岛归属乌克兰,但又明确规定黑海舰队所在的军事基地地区归属俄罗斯赫鲁晓夫的个人行径,为乌克兰和俄罗斯在苏联分裂以后的决裂埋下严重隐患。
从1992年起,乌克兰和俄罗斯就多次进行克里米亚半岛归属问题谈判初步协议中,乌克兰中央政府和克里米亚州达成协议:1992年6月1日,克里米亚半岛以“加盟共和国”的方式,成为乌克兰的组成部分,且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1995年6月,俄罗斯接收原黑海舰队的81.7%,组成俄罗斯黑海舰队,乌克兰接收18.3%的原黑海舰队作为回报,1997年,俄罗斯与乌克兰正式签署俄乌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原则上确认克里米亚半岛归乌克兰所有。
同时,俄罗斯黑海舰队可继续使用塞瓦斯托波尔基地等军事区域2010年俄国和乌克兰正式达成黑海舰队续期足用克里米亚军事区域的协定但2013-2014年乌克兰爆发颜色革命,2014年2月,乌克兰最大的反对党领袖亚历山大·图尔奇诺夫以代总统身份宣布乌克兰重返欧洲一体化的道路,同时废除2010年的军事租用协议,甚至连1997年关于黑海舰队的军用基地20年租期都要提前废除,甚至要立即要求收回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军事区。
而俄罗斯则直接以1954年的赠送协议违规违法,宣布赠送无效同时出兵克里米亚,成立独立的克里米亚共和国,而后批准了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的申请并同时引发乌克兰东部的自治运动,使克里米亚问题升级从地图上看,俄罗斯的目的是以克里米亚半岛为核心,建立稳固的黑海舰队安全区。
所以不仅要收回克里米亚,还要在亚速海周围建立稳固的缓冲区这就是克里米亚和乌东爆发军事冲突的原因对于乌克兰和俄罗斯而言,1997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签订的分割黑海舰队和克里米亚归属权的协议,以及2010年签订的到期续约协议。
而2014年乌东问题爆发后,2015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又签订了《新明斯克协议》而我国的官方态度是以双方签订的正式协议为基础,尤其是目前的乌东问题的官方态度是:
2、俄罗斯-乌克兰问题冲突升级的原因重大领土问题不可调和,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克里米亚的分歧,如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领土纠纷,这类纠纷是在双方建国之初就埋下,这类问题最容易激化且难以缓和虽然1997年的克里米协议,是以俄罗斯获得大部分黑海舰队所有权换取在克里米亚主权问题上的妥协。
但随着2004年,2014年两次乌克兰颜色革命,克里米亚问题最终爆发同时,乌克兰内部东西部的分裂趋势也日益加强,双方对彼此的不满也催生极端势力抬头如今的乌东问题在乌克兰内部则更像1998-1999年南斯拉夫联盟的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分裂。
(当年的科索沃冲突本是南联盟国内的民族矛盾,但却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描绘成了一场人权危机,并以此为借口,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开始了对南联盟政府的长期空袭轰炸随后北约捉获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历经数年审理后,却未能发现南联盟在科索沃存在重大人权问题,反而北约对塞尔维亚的大轰炸制造了更大的伤亡。
随后科索沃得到北约的支持而独立,但至今未取得我国和塞尔维亚的承认)如今的乌克兰问题,一方面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克里米亚问题的延申升级,另一方面则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再次介入和刺激矛盾升级而乌克兰大量买办阶层靠街头政治上台后,大肆掏空家底,又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左右摇摆,树立对立。
自1991年至今乌克兰的国内政策的延续性极低,新政府不断推翻上一任政府的官方协议,结果将当年堂堂世界前五的军事强国和工农业大国衰落为区域弱国,成为美俄角力的舞台3、极端民族势力的崛起随着矛盾的积累,同一个斯拉夫民族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矛盾却日益积累,最终导致双方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崛起。
目前俄罗斯尚且能控制俄方的极端分子,但乌克兰的极端分子已经逐步脱离基辅的掌控并开始直接接受北约的支持乌克兰的极端民族主义者的怒火必然将瞄准乌克兰境内的俄罗斯语的同胞,这将导致乌克兰分裂更加严重,并引发规模更大的战争。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19日表示,欧盟谴责对乌克兰东南部平民区的炮击,但暂时没有证据表明基辅准备对乌东地区发动攻击博雷利19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欧盟谴责使用重型武器炮击平民区,这明显违反了明斯克协议和国际人道主义法。
”他呼吁召开三边乌克兰问题接触小组会议,以解决局势升级问题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乌克兰基辅已经无法控制乌克兰的极端武装力量连欧盟都已经明白真正想撕毁《新明斯克协议》引发更大规模战争的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政府双方,而是乌克兰的极端武装力量和美国。
因为乌克兰极端武装力量明白,单靠他们自己和乌克兰政府军是无法与俄罗斯对抗,越拖下去越不利而现在趁着美国支持尽快把北约和俄罗斯的矛盾激发才是符合乌克兰极端势力的利益而俄罗斯政府为了安抚俄方境内的极端势力,也不可能对乌东亲俄势力视而不见,不论是俄国议会提交承认乌东独立法案还是连续的大规模军事演习,都是对外威慑对内交代。
4、美国利益美国从中东撤军表明美国不想再陷入战争泥潭,如今的美国介入战争更追求目标明确的利益而美国介入乌克兰的短期利益则在于:彻底掐断俄罗斯--欧洲的能源供应问题,使美国的页岩气和页岩油深度锁定欧洲的能源供应。
所以目前美国政府的基本策略是:先破坏俄罗斯-欧洲的能源供应的相关协议的履行,造成石油、天然气大幅涨价,结果俄罗斯从能源涨价获益更多所以美国要给俄罗斯强加罪名,升级乌克兰东部紧张局势,以北约挟持欧盟统一制定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减少俄罗斯的能源向欧洲输送。
最后彻底将欧洲能源绑定到美国的能源供应体系中欧盟去年及今年1月自美国采购创纪录的天然气:欧盟委员会指出,从2016年4月首次运送以来,液化天然气从美国的进口量极大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量最高,超过220亿立方米,估计价格为120亿欧元。
2022年1月达到月进口量的最高值44亿立方米,估计为41亿欧元这部分贸易量相对国际贸易量和美国产量潜能而言都还很低,美国的胃口也绝不仅仅满足当前的份额而美国队欧盟的运输成本远高于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运输,如果靠正常的市场竞争,美国的页岩气不是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的竞争对手。
同时,随着春天的到来,欧洲对能源需求开始降低但美国页岩能源革命后已经成为净出口国,必须要为不断增长的页岩油和页岩气寻找稳定的买家所以乌克兰危机将成为美国彻底绑定欧洲能源供应的良机一旦欧洲绑定美国,必然大幅消弱俄罗斯的影响,同时欧洲只能更加依赖于美国稳定的能源供应。
但欧盟各国对此态度不一,法国的能源自给率最高,所以不希望美国介入而德国自默克尔退休后,新一届政府迫于能源压力,已经跟随美国政策不论最后战争是否能大规模爆发,如今美国的短期战略意图基本实现至于乌克兰的利益则从来不在美国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一旦美国实现在欧洲的短期利益,俄罗斯对欧洲的影响力必然大幅下降俄罗斯依靠天然气供应影响欧盟倾向将成为历史而被美国能源深度绑定的欧洲则更加跟随美国政策,从美国的长期利益看,美国撤出中东后军费开支将大幅降低,而借助乌克兰危机解决俄罗斯影响力和绑定欧盟则一箭双雕。
此后就能抽出更大精力执行亚太战略总的而言,乌克兰危机是美国重回亚太的一次大回拳如果俄罗斯的反映超过美国预期,那么乌克兰就是美国随时丢弃的鱼饵;如果俄罗斯的回应过于软弱,则北约直接推到俄罗斯边境最大的可能是,等美国占据大部分欧盟能源分额后,美国会主动跟俄罗斯妥协。
不论结局如何,身为棋手的美国已经稳赢,而同时是棋手和棋子的俄罗斯则在经济利益和军事利益不可兼得至于只是棋子的乌克兰不论谁输谁赢必将面临极端势力上台的政治风险#补充 总有一批人或基于美国灯塔的感召,或基于对俄国的反感,而发表阴阳怪气的评论,有给不了证据。
有几个评论,写了删,删了了写的,就是不相信美国干涉乌克兰是基于经济利益,而是所谓普世价值现在贸易战还在进行中呢,难道看不到美国现在不断加码对我国的各种禁令?2月20日,在乌克兰上演荒唐戏剧的同时,正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中国外长王毅也在会上非常委婉地劝告欧洲,该认真地想一想北约东扩是否真的对欧洲有利。
2月17日美国 权威刊物 《外交政策》的内容来: 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就制裁中国 。感兴趣的可以区看看原文。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美国国内七个液化天然气出口码头首次全部停满油轮等待装卸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些油轮便满载液化天然气驶向欧洲,当天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创历史纪录,达到133亿立方英尺目前,停留在美国海上的60艘液化天然气船,大概有40艘以上都是准备运往欧洲的。
而今年1月,欧洲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到1100万吨,增至去年同期的4倍,其中550万吨天然气来自美国如果有反对意见请明确的列出证据,而非阴阳怪气的发表评论, 然后又不自信的删除跑掉了。
下一篇:女子端火锅泼向同桌男子殃及他人 什么情况?
相关热词搜索:俄媒:俄罗斯游客开始重返中国 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