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全球文明倡议
继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后,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和时代需求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尽管如此,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去全球化、民粹主义、孤立主义涌动,世界合作与发展面临风险;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一意孤行,威胁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一些国家以意识形态划线,搞价值观联盟和价值观外交,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杂音不时泛起,人文交流不时被蓄意政治化,国际社会面临分裂、分化风险。
用什么样的文明观塑造和引领人类文明走向和历史发展潮流?世界各国之间是合作还是孤立、团结还是分裂?人类社会面临重大抉择。而应对全球性问题,确保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发展繁荣需要文化文明的力量,需要交流互鉴、求同存异、相互合作,需要树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潮流和时代需求的文明观和价值观,确保人类正确的发展方向。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为当今世界提供了新的规范与价值引领,为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提供了理念指引。
彰显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文明观
任何文明都是在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不仅彰显于物质成就,还体现在行为和思维方式,蕴含着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凝结成独特的精神内核。中华文明具有5000多年发展史,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也孕育了诸多优秀文化理念,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中国文明观。
中国坚持文明是多样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人类文明正是因其多样性才有了交流互鉴的价值。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多样和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在实践中,需要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中国坚持文明是平等的。不同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不同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人类文明平等是交流互鉴的前提。而不同文明塑造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交流中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去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既不能居高临下,也不能妄自菲薄,傲慢、歧视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下一篇:谷爱凌落地上海直奔健身房 直言:上海才是我家
相关热词搜索: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