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金融统计数据如期而至。5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同期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在新增社融方面,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
整体来看,4月信贷投放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居民消费、购房意愿还需稳固
4月信贷回落明显。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3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同时,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相较2023年3月,人民币贷款大幅回落,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而在2022年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
分部门看,4月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34亿元。
而在2023年3月,住户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6348亿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居民短期贷款更是增加609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达到历史高位水平。
全力推进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此后2月、3月的信贷投放也处于较高水平,一季度整体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幅显著。对于4月信贷投放出现回落的原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释,4月人民币贷款较3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