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千年古琴 一曲《流水》悠扬 事情究竟怎么一回事?
一、故事《列子·汤问》版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取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吕氏春秋·本味》版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兮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二、琴曲解析——琴之界《琴学初津》后记是伯牙所作,音节最古,其意巍巍洋洋,不可拟测者也全在停顿得宜,气韵自然,调达抑扬高下,意味无穷,指下节奏良非易之曲本一操,元人分而为二,兹与春草堂,自逵堂,蕉庵诸谱彚参,始能得其一统,上八段乃高山,下七段系流水,意虽似别而题神立体,气韵起承一无差异。
今复其原体而并合之,并无脱莭失神激夺抗音之弊,何必使之离散而分两曲哉《抒怀操》歌词挥弦一曲几曾终历山边,犹起薰风门外客携琹,依稀太古重逢髙仾处,落雁惊鸿怕弹指唤醒美人邜睡,客子春浓任闲愁千缕,也不觧踈慵。
焦桐,非中郞靑 ,徒沉埋爨下残红休虑却,调高和寡,换徵移宫一帘秋水月溶溶,酒樽空懒听琵琶江上,泪湿芙蓉盼何时,锺期再遇野航中《松声操》歌词挥弦一曲几曾终,历山边,犹起薰风门外客携琴,依稀太古重逢髙低处,落雁惊鸿。
怕弹指,唤醒美人卯睡,客子春浓任闲愁千缕,也不解踈慵焦桐,非中郞靑眼,徒沉埋爨下残红休虑却,调高和寡,换徵移宫 一帘秋水月溶溶,酒樽空懒听琵琶江上,泪湿芙蓉盼何时,锺期再遇野航中三、现实评价《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离不开的。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人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期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仍然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由此可见,《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然是在情理之中了。
这么说来,友谊倒在其次了所以本篇称,《高山流水》为千百年来被善意地无限夸大了友谊能引起人们无数向往的乐曲和友谊,也许并非故事的本味所在上面是摘录的,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和《列子·汤问》下面是自己写的(是在一种特殊环境的体验下写的。
)可能是因为现实的骨感,文学总是虚美的其实细想,钟子期一个樵夫,打柴为生,饭都吃不饱的家伙,估计是认不得几个字的,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峨峨兮”和“洋洋兮”又是出自谁之口呢不过呢,痴痴众人,一直在为这些东西添光加彩。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或者听到的这些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简简单单的那一两个人的作品或故事,尤其这首流传两千多年的故事、曲子,也经历了无数人的倾注、演绎再想想今天那些流传的美的事物,不知道有多少人为此又付出多少心血!每每体会到这里时,就会体验到一种尊重,一种慈悲之心,感恩之心。
尤其是,我感觉我听到好的音乐的时候,总会体会到曲子里的慈悲心我想,一些建筑学家看到那些好的建筑事,大概也都是这种体验吧
下一篇:中越跨境班列:中越跨境班列开行数量逆势上扬 详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