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沙尘再次来袭 究竟是因为什么?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3-04-12 02:09:31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redian/7810.html  评论:0  收藏

    蒙古高原与中国内地地理上唇齿相依,是中国的生态环境后院,历史上每次蒙古高原的环境变化,都会深刻影响中国内地的历史进程蒙古国的荒漠化如果不能遏止,中国将是这场环境灾难的最沉重买单者(1)本来刚刚过去的周末风和日丽,整个北京碧空如洗,一副怡人的大好春色,然而,周一又是另一个极端,天气昏黄,狂风大作,浮尘夹杂柳絮,让人难以呼吸。

    这已经是北京今年入春后的第五场沙尘暴了。过去十多年,沙尘暴在华北几乎绝迹,但是从2021年起又开始闯入北京,尤其是今年成为常客,几乎每十天就回来扫荡一次,让大家过一个完美的周末成为奢望。

    (晴日的北京国贸商务区和沙尘下的国贸商务区)北中国的这个春天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沙尘暴?是北方没有做好环保导致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二十多年来环境治理和北方气候暖湿化的双重影响下,三北的荒漠化得到根本控制,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从2000年的27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55万平方公里,大约减少了一个半山东省的面积。

    华北主要沙源地内蒙古的治理效果最明显,2000年以来,内蒙古荒漠化土地每年减少约200万亩,这几乎相当于内地一个县的面积,中国北方成为全世界防治荒漠化最成功的地区笔者曾经在内蒙古投资和经营农业项目,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以前内蒙古与河北、山西、辽宁交界的地区沙漠化都很严重,现在经过二十年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已经是到处绿意葱葱沙化最严重的科尔沁沙地,在中央大笔生态治理专项资金下,生态也有了根本逆转,从翁牛特旗县城乌丹到开鲁县的沿西拉木伦一带,过去是黄沙漫天,沙丘比山还高,现在都栽上了灌木,沙丘得到固化,一些野生动物也回归,开车时不小心就会撞上野兔子。

    (2)那么当下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我们更北的后院——蒙古国的环境出了大问题蒙古国自从1921年与中国事实分离后,开始了国家现代化历程,它的两个主题是:废除喇嘛教,解放劳动力(过去蒙古族三分之一男子出家,长期人口负增长),发展牧业生产;开采矿产,发展工矿业。

    从1921年到现在,蒙古国人口从54万增长到341万,增长了6倍以上,而同期中国内地人口只增长了2倍左右尤其是苏东剧变以后,蒙古国终于逃脱了俄罗斯人的控制枷锁,走向了独立发展道路,人口增长更快,1990年其人口是216万,到现在增长了60%左右,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另一方面,自从1990年代废除了苏联强加的集体牧场模式,实行“包产到户”后,蒙古国牧民生产积极性大增,存栏牲畜数量从2590万头增加到现在的7100多万头,而生态条件更好一些的内蒙古,牛羊存栏数量只有6800万头,这还是基于内蒙古有1.7亿亩耕地,粮食饲料丰富的基础上(谷物产量3840万吨),而蒙古国几乎没有耕地(谷物产量只有42万吨),单靠低温的贫瘠草皮,供养这么多的牲畜,实在是非常困难。

    根据草原生态学的测算,大约每1公顷标准草场供养一头羊,草原常见动物都可以换算成为羊单位,一匹骆驼等于7个羊单位,一头马等于6个羊单位,一头牛等于5个羊单位总体来讲,蒙古国草原承载量都是6000万个羊单位左右。

    其实蒙古国的牲畜量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超越了这个指标,到2019年的牲畜存栏数量更是超过1.1亿羊单位(马420万匹、牛480万头、骆驼47.24万峰、绵羊3230万只,山羊2930万只),环境承载量已经超标80%以上。

    (蒙古国牲畜存栏量增长图,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蒙古国家统计局)加上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过去在苏联控制的经济贸易体系下,蒙古矿产只能出口给苏联和东欧国家,并且是以物易物贸易,这些矿产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而自从蒙古国加入世界市场体系后,马上尝到出口的甜头,于是奉行“矿业立国”的政策,现在各种矿产资源采矿点达8000个以上,产量达到5000多万吨,由此每年导致的荒漠化面积也达到上百万亩

    (采矿给蒙古国带来惊人财富,也带来环境破坏)在这种现代化的驱力下,蒙古国荒漠化越来越严重,72%的土地出现荒漠化,500多条河流断流、400多个湖泊干涸,全国草场面积减少了20%以上,尤其是环境最脆弱的中蒙边境地带,65%以上的草场都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随之而来的是极端天气增加,1960年代,蒙古国每年沙尘天气天数只有20天左右,到2010年代就增加到100多天;暴雪或极端干旱也是轮番登场(3)历史上漠北高原环境承载极限约100万人,即便是当今的城市化带来环境容量增加,整个蒙古国的环境承载量其实也不过200万人左右。

    而蒙古国人口仍在以较高速度增加,到2050年达到500万级已经不是问题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就不得不养更多的牲畜,开采更多的矿产,蒙古的自然环境持续恶化也是定数,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我们的沙尘天气或许就是以后春季的家常便饭。

    蒙古国在地球上是一个存在感较低的国家,它的环境灾难并不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对中国的影响却不可低估因为从地理上讲,蒙古高原和中国东部平原是东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东亚历史的变迁基本是这两个板块区域文明互动的结果,任何一方生态发生大的变化,都会对另一方文明秩序产生剧烈冲击。

    两千多年来,每一次北方草原的环境恶化,随之而来的就是游牧民族南下浪潮,导致中原王朝的覆灭虽然工业革命以来,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形势有了根本改变,蒙古草原荒漠化不再会引发游牧民南下的事情但是,蒙古高原生态变化对中国内地的影响冲击,依然不可小觑,如果不加遏止,很有可能带来一系列。

    连锁反应总体看,中国东部气候是由蒙古高原冷高压与西太平洋低气压互动的结果,地表植被严重破坏,会导致蒙古高原气流情况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中国北方气候:不仅增加沙尘天气数量,也会增加极端天气的数量,带来大旱和大涝问题。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气候恶化还会影响到投资和人口流动走向,对一个地方兴衰产生多方面影响

    (在东亚的四个地理单元中,蒙古高原与中国内地的环境和文明关系最密切,二者具有高度互联性)所以,蒙古高原荒漠化也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一个考验,这个考验看似是一个气象学小事,但是导致的长期效应,或许数百年后回看,就像以往的任何一次气候变迁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致命影响一样,其历史威力可能不会弱于当下大家所聚焦的中美竞争加剧、老龄化等问题。

    (4)蒙古高原与华北地区唇齿相依的实质特性,决定了没有蒙古国稳定的环境后院,就没有北方中国安定和繁荣而蒙古国土面积大,政府财政能力又弱(不及中国一个地级市),根本无力应对这么庞大国土的荒漠化问题,只有中国等周边环境相关的大国介入,才能扭转这个趋势。

    详细来说,中方有以下几点工作值得做:第一,中蒙高层交流中,环保列为双方领导人探讨的重要议题,中方要对蒙方表达对环境恶化的关切,让蒙古高层感受到治理环境的压力第二,加大对蒙古国环境治理资金援助力度,比如在给蒙方提供的贷款中,增加环境治理专项贷款。

    这一点过去日本对华开发援助贷款(ODA),以及世界银行对华贷款中,也都有治理荒漠化的专项资金第三, 积极推动中国环保类NGO、企业和个人到蒙古国参与环境治理项目,鼓励环保类NGO参加蒙古国的环保宣传教育。

    由于蒙古国民长期对中国政府或国企抱有恐惧和忧虑,单靠政府力量行不通,NGO或民企在环保外交中的角色不可小觑第四,在两国经济外交和社会公共外交中,把引导蒙古转变发展理念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过去美日韩也曾经把这个议题当作对华外交重要内容),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投资和贸易增长。

    并且鉴于中国北方与蒙古的环境高度相似性,积极推动中国高校和环境资源研究机构,对蒙古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方案支持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人亦应注意到蒙古国环境恶化与中国发展崛起的客观关联性。

    中国是东亚地区绝对的工业中心、供应链中心,我们产业或社会消费的每个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其他小国带来深刻影响众所周知,前些年中国盛行红木家具热,引发东南亚森林资源的大面积破坏,这些东西在中蒙经贸关系上也可以看到。

    比如,中国高端纺织业的发展,以及中国人对羊绒的特殊偏好,使得20多年来,中国从蒙古的羊绒进口量增加8倍以上2019年蒙古国86%以上的羊绒销往中国,该年出口量达到5700吨左右,这相当于1100万头羊的绒产量。

    受高价羊绒收益的诱惑,蒙古国山羊(羊绒主要产自山羊)养殖数量暴增,从1990年的510万只,增加到2021年的近3000万只,而山羊对草皮、草根破坏能力远远超过绵羊,成为草原荒漠化的元凶再比如,中国对煤、铜矿石、铁矿石等需求的增加,大大刺激了蒙古国矿产开采量的增长,2002年蒙古国煤炭产量仅530万吨,2022年上升到3760万吨,其中3104万吨出口到中国,占总产量的83.7%,可以说这些年扩大的产能都是中国市场需求带动的。

    所以,蒙古本质是中国主导的东亚供应链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蒙古很多行业的野蛮增长,跟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庞大需求有关(这些需求一方面促进了蒙古国的经济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带来负面生态影响)东亚的很多环境问题,现象在中国之外,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中国之内。

    为此,中国需要改变自身一些经济行为,比如,调整一些带来严重环境破坏产品的供应链,甚至压缩产能,改变国内消费习惯,培养节约意识;调整从蒙古国的农产品进口结构,引导蒙古国畜牧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发挥中国出口市场话语权,倒逼在蒙企业提高环保标准等。

    在很多环保问题上,中国是“纲”,纲举目张,只有中国发挥核心纽带作用,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总之,蒙古国是我国的上风上水方向的后院,蒙古国的沙尘,终究要顺着强烈的西北风,飘到北京上空、飘到济南上空、飘到西安上空……蒙古的环境灾难,其实也是中国的环境灾难,我们没有理由袖手旁观。

    并且,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蒙古国民对华印象不太好,通过环境发展援助,根本上改善蒙古国民的生存环境,是增加中国软实力影响力,改善中国形象的好机遇,更是中国提升全球重要发展议题领导力和协调能力的一个试验场

    上一篇:宝马撞人案受害方:司机否认故意拖行 奔走相告
    下一篇:张兰称不再招聘低学历小野孩 这样也行?

    相关热词搜索:沙尘再次来袭 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延伸阅读:

    • ·沙尘再次来袭 都说了什么?(2023-04-12)
    • ·沙尘再次来袭 到底是什么情况?(2023-04-12)
    • ·沙尘再次来袭 更多细节曝光!!(2023-04-12)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3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