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处暑节气的“处”读第几声 处暑的“处”拼音怎么读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8-22 21:42:33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100097.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马上就是处暑节气了,处暑的含义是炎热终止的意思,但你知道处暑的正确读法吗?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处暑“处”的正确读法,是“chǔ”还是“chù”呢?到底处暑节气的“处”读第几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处暑的“处”拼音怎么读的吧。

    处暑节气的“处”读第几声

    处暑节气的“处”读第几声 处暑的“处”拼音怎么读

    处暑节气

    三声。“处暑”的“处”读第三声(chǔ)。明代《月令七十二集解》对“处暑”的解释说:“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由此可见“处暑”之“处”是动词,应读上声,也就是第三声。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快结束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炎热的酷暑已渐消退,虽暑气呈退减趋势,气温不会异峰突起,但此期间仍然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并未开始凉爽,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节气后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秋老虎发生在立秋之后,属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气温虽高,但是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气温相差不会太高。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

    处暑节气,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小露锋芒。在此期间,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处暑节气期间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进入9月,中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中国北方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雨季(“七下八上”)结束。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小露锋芒。

    处暑习俗活动:

    处暑节气的“处”读第几声 处暑的“处”拼音怎么读

    处暑习俗

    放河灯: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据说放河灯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渔猎时代。那时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遇到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做小船,放入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

    开渔节:百舸竞发,捕获海鲜

    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驾船出海。石浦渔民素来有“三月三,踏沙滩”以及“祭海”等习俗,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吃鸭肉:润肺健脾,无病各家

    “处暑”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逐步开始转为凉秋了。天气温差增大、昼暖夜凉,此时饮食应遵照润肺健脾的原则,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

    脸觑厝:打道回府,龙眼稀饭

    福州人有句俗语,叫作“处暑一过脸觑厝”。“厝”指有钱人在城里的大房子,“脸觑厝”就是脸要朝着自己在城里的家看,意思是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这句话折射出老福州人过去的生活方式,“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过了处暑这个节气,人们的饮食起居就要有所变化。

    处暑节气的“处”读第几声 处暑的“处”拼音怎么读

    处暑节气

    拜土地:杀牲祭拜,插旗感恩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获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怕把丰收洗掉。

    迎秋: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祭祖:架设孤棚,穿插抢孤

    处暑前后民间有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的祭祖活动。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吃龙眼:补秋,补血,补气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上一篇: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哪个季节最易引发森林火灾
    下一篇:山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山火是如何烧起来的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