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秋分的禁忌和适宜 秋分节气的忌讳与不宜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9-23 19:19:24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101918.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在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秋收,农民伯伯可是十分地忙碌,田间地到处是丰收的喜悦。秋分是有诸多讲究的,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谈谈,秋分的禁忌和适宜是什么?秋分节气的忌讳与不宜有哪些?下面请大家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下吧。

    秋分的禁忌和适宜

    秋分的禁忌和适宜 秋分节气的忌讳与不宜

    秋分

    秋分的禁忌

    1、秋分忌房事

    秋季是一年中收敛的季节,气候虽然比较温和,然而昼夜温差较大,夏季的疾病或者身体虚弱的,尤其容易复发,或者感到疲劳。故而在秋分之日,一定要好好休养,禁戒房事及剧烈运动。

    2、华北平原忌刮东风

    秋分时节,在华北平原最忌讳刮东风,有读语云:“秋分东风来年旱。”若秋分时节刮起了东风,那么第二年会发生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3、秋分忌讳电闪雷鸣

    秋分之日民间忌讳电闪雷鸣。有俗语云:“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据说秋分之日要是遇到电闪雷鸣,那么就会影响到秋天庄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稻米的价格就会飞涨,因此要提前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

    4、江淮、广西忌不下雨

    秋分之日,江淮地区的人们最希望能下雨,倘若天晴将会发生旱情,有民谣“秋分天晴必久旱”。在广西一带也有秋分祈盼下雨的习惯,民间有一句谚语说的是:“秋分夜冷天气旱。”显然是说秋分之日夜里寒冷,将会发生旱情,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

    秋分的禁忌和适宜 秋分节气的忌讳与不宜

    秋分时节

    秋分的适宜

    1、庆丰收,祭秋礼。在过去,四时都有祭拜的礼仪,秋季主要为了庆丰收,在加上临近中秋,也有“祭月节”之说。

    2、喝秋汤。在农村,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在农村每到秋分时间,家里总会去田间采集一些野菜,做“秋汤”,为的是“洗涤肠胃,祈求健康”!

    3、说秋。在农村流传着说秋的风俗,在秋分这一天,村里老人会挨家串门,说一下风俗,将一些农事,并送上秋季的祝福!

    4、秋游。秋分后,天气转凉,秋高气爽,也是一年中最适宜郊游的时间,看着万山红遍,也是别有一番的趣味!

    秋分的禁忌和适宜 秋分节气的忌讳与不宜

    秋分图片

    秋分怎么养生

    1、饮食滋润防秋燥

    在秋分季节,应特别注意防止秋季干燥。秋分的“干燥”不同于白鹿的“干燥”。秋分的“干”是“凉干”,白鹿的“干”,是“暖干”。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多吃清爽湿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和糯米。秋季列出的各种水果和蔬菜颜色各异,如莲藕、菱角、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等,都有利于疗养。

    在预防秋季干燥方面,对于运动员来说,每次运动后,他们应该吃更多的养阴、润肺、补液和产生液体的食物,如生梨、芝麻和银耳。如果你出汗很多,你也可以添加适量的盐水,补充应遵循“少量多饮”的原则。秋分药用饮食还需要充分利用百合,如百合莲子汤和银耳百合汤,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除了饮食,还记得做一些皮肤护理,以防止皮肤干燥。

    2、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

    秋季保健应以“收获”为基础。建议选择简单、温和、活动少的运动。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锻炼,如登山、散步、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适当的冷水锻炼也可以预防感冒、流鼻涕和支气管炎。因此,平时可以用冷水洗脸、脚和鼻子,身体强壮的人也可以用冷水洗澡。

    3、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风寒

    秋天,早晚温差很大。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应及时增加或减少衣服,以防风寒。然而,没有必要“穿更多的凝块”

    上一篇:新年法定假日几天 新年法定节假日有多少天
    下一篇:东北的冬天有多冷 东北冬天冷到什么程度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