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北京秋分的风俗 北京秋分节气的习俗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9-23 19:18:17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101935.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秋分已来到,暑气已消去,但是天气比较干燥,大家要多吃有水分的食物,以防上火。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北京秋分的风俗是什么?北京秋分节气的习俗有哪些?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秋分的风俗

    北京秋分的风俗 北京秋分节气的习俗

    北京秋分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也就是现在的中秋节。不过后来由于秋分时节圆月不常有,也就分成了秋分和中秋。

    竖蛋

    秋分是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找一个光滑的新鲜鸡蛋,轻轻地立在桌上。有不少都能成功的竖起来。也就有了秋分到,蛋儿俏的玩法。

    吃秋菜

    俗称“秋菜”就是人们嘴里的“秋碧蒿”。在过去一到秋分大家都去摘秋菜,嘴里还喊着:“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秋牛图

    秋牛图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配上农夫耕田的图。送图的都是民间善言的人,顺便说些秋耕和吉祥的话,也有人称为“说秋”。

    粘雀子嘴

    在秋分这一天大家都要放假回家吃汤圆,而且还要煮不用包心的汤圆几十个放到田地旁。这就是传说中的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北京秋分的风俗 北京秋分节气的习俗

    秋分

    秋分注意事项

    秋分后要防秋凉,做到起居有常

    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多燥,重在养肺,使阳气收敛。自然界的阳气疏泄转向收藏,人们应该早睡。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指秋天气候转凉,遇凉不宜过多添衣,适当秋冻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方法,但是年老体弱者,需及时加衣保暖。

    防秋燥,注意饮食清润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忌盲目大补特补。

    针对秋燥,秋季饮食宜少辛增酸,酸入肝而主收敛,适当食之以养阴润燥;可多喝温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生津润燥;少吃辛辣煎炸之品,避免辛辣助燥伤阴。

    防秋乏,适当增加锻炼

    秋季运动锻炼要因人而异,青壮年可爬山、打球等,老年人可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根据个人情况来制定运动计划,适当增加运动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避免过量运动,超出了自身的耐受能力反而增加疲劳感。

    防秋悲,注意精神调养

    秋季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景象,容易使人触景生情,尤其是老年人难免会有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之情。建议多到户外参加登高望远等秋游活动,心旷神怡,消散不良情绪。

    北京秋分的风俗 北京秋分节气的习俗

    秋分图

    秋分相关农谚

    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

    秋分时节农民在忙着秋收、秋耕、秋种,秋收肯定怕暴雨或者连阴雨天气,这种天气会导致籽粒发霉或者发芽;秋耕肯定需要相对干燥的土壤,这样有利于耕牛或者机械下地耕田;而秋种需要合适的土壤墒情(温度、水分),这样才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

    “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这里的“微雨”指的就是小雨,更加准确的是指“适雨”,这种雨不仅不会影响秋收、秋耕,还有利于种子快速出苗。这句话也寓意农民盼望着风调雨顺,这样才能有好的收成。

    淤土秋分前十天不早,沙土秋分后十天不晚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同一种农作物,比如小麦,如果种植淤土(粘土)上,要适当早播,如果种植在沙土上,播种过晚也不影响种子出苗。

    淤土指的是粘性大的土壤,这种土壤种子本身发芽比较慢(透气性差),再加上泥土温度相对低,因此这种土壤一定要早播。而沙土种子本身容易发芽,再加上这种土壤容易保温,种子播种后出土自然比较快,在这种土壤上种植农作物可以适当晚播。

    上一篇:秋分也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秋分是农民丰收节还是农民播种节
    下一篇:水的蒸汽一般多少度 水的蒸汽通常是几度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