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 寒露到来代表着什么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9-28 11:10:59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102187.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秋分过后,我们将要迎来的是寒露节气,而白露节气不同,寒露的时候,露水就带着寒凉了,也就是说,天气已经是比较冷了。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寒露的具体含义。那么,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到底寒露到来代表着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它。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 寒露到来代表着什么

    寒露节气

    意思是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寒露节气始于10月上旬末,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

    寒露历史渊源: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寒露三候及其含义: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 寒露到来代表着什么

    寒露节气

    一候:鸿雁来宾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鸿雁大概是24节气中出现最多的物候了,中国古人对大雁寄托了许多情思,无论是李白的“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还是杜甫的“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都最足以说明古人对大雁的重视。

    寒露时节,恰恰是最后一批大雁大举南迁,大雁南来为宾,古人细心留意,随时准备尽宾客之礼。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成的。

    雀鸟变成蛤蜊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其中却隐含了古人对天地的认识,他们认为此时节天地阴气重了,飞物自然应该变为潜物,如果雀鸟依然十分活跃,则说明季节错乱,将会有灾祸降临。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 寒露到来代表着什么

    寒露

    三候:菊有黄华

    是说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天地万物皆是负阴而抱阳,草木皆在阳气渐盛的时候发芽抽枝、结蕾开花,独独只有菊花,在阴气渐重的时候开放,

    此时节阴盛阳衰,如果菊花不开花,说明阴气还不够,就连土地也不能耕种。

    因为这样的特性,菊花被赋予了很多独特的内涵,比如,它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菊花历经风霜,成为一种高尚人格的象征。陶渊明就曾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寒露的风俗:

    1、登高

    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2、观红叶

    寒露时节,秋风飒飒,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漫步在通幽曲径上望山坡,便会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红叶。

    3、秋钓边

    因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上一篇:重庆冬天冷吗有多少度 重庆冬季天气冷吗是几度
    下一篇:成语一板一眼中的眼指的是什么 成语一板一眼是什么意思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