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海马是什么动物 海马属于哪种动物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11-05 21:19:08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103979.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想必大家应该清楚,海马是一种游不快的动物,以卷曲的尾巴系在海底。小编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海马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海马是什么动物?海马属于哪种动物?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如果大家觉得不错,就是小编的荣幸了。

    海马是什么动物

    海马是什么动物 海马属于哪种动物

    海马

    海马是鱼类,是一种小型海洋脊椎动物,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属于硬骨鱼纲、刺鱼目、海龙亚目、海龙科、海马属。

    海马身长5~30厘米,头呈马头状而与身体形成一个角,吻呈长管状,口小,背鳍一个,均为鳍条组成。眼可以各自独立活动。海马行动迟缓,却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动迅速、善于躲藏的桡足类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

    海马和海龙的雌雄鉴别很简单,就是雄鱼有腹囊(俗称:育儿袋),而雌鱼没有腹囊。

    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雌海马把卵子释放到育子囊里,雄性负责给这些卵子受精。雄海马会一直把受精卵放在育子囊里,直到它们发育成形,才把它们释放到海水里。

    海马的摄食量与水温、水质密切相关。在适温范围内,水温高,则摄食量大,消化快。水质不良时,摄食量减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条件下,海马的日摄食量约占体重的10%海马一次摄食量很大,同时耐饥性也很强,从初生苗到成鱼耐饥时间可达4~132天。

    海马类是名贵的药材。向有"南方人参"的美誉,主要功能是补肾壮阳,镇痛安神,催产,止痛,强心等作用。中医学认为海马味甘、咸,性温。归肾经、肝经,功效则包括补肾壮阳,散结消肿。

    海马是什么动物 海马属于哪种动物

    海马图

    海马怎么养殖

    1、在养的时候,要注意量,就是我们常说的规格。密度一般要根据养殖池子的大小来决定。如果是20个平方的话,密度一般不能超过三百尾是最好的。

    2、然后在养殖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水温。温度不要过低,否则可能会引起它的死亡,一般维持在25度以上是最好的。在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可以适量的减少换水的次数。

    3、经常清理水里面的一些脏东西,这样才能保证它生长环境的干净度,会更利于它的健康成长。

    4、海马在养殖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肠胃病、水霉病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病害,如果已经发现的话,就需要及时的进行防治,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健康。

    海马是什么动物 海马属于哪种动物

    海马图片

    海马的种类有哪些

    1、线纹海马体侧扁,一般体长30---33cm,躯干部七棱形,腹部稍凸出,尾部四棱形,尾端渐细,卷曲。头部似马形,与躯干部垂直,头冠矮小,顶端具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眶上、头侧及颊下各棘较均较粗,亦稍向后方弯曲。

    2、三斑海马体侧扁,一般体长10~18cm,躯干七棱形,腹部凸出,腹下棱较锐,尾部四棱形,尾端渐细,卷曲。眼上有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黑色圆斑,故名。

    3、刺海马体侧扁,体长20~24cm。体棘、头棘尖锐而特别发达;头冠不高,具4-5个锐小棘。体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1纵列斑点,臀鳍、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淡黑褐色。

    4、大海马体侧扁,较高,体长20~24cm。头上小棘发达,体上棱棘短钝粗强,腹部凸出;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鳍、胸鳍淡色。

    5、冠海马体侧扁,较小,背部隆起,体长为体高7.5倍,为头长5倍。头长为吻长2.1倍。

    上一篇: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哪个贵 动物奶油与植物奶油哪个价格贵
    下一篇:虾是什么动物 虾是哪种动物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