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农历10月打雷是何天像 冬天十月打雷老话怎么讲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12-03 15:19:06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105096.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打雷声一直响着,之后雨下得很大,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夏季出现。现在已经是农历10月了,有些地区也出现了这种打雷天气。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农历10月打雷是何天像?冬天十月打雷老话怎么讲?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来阅读以下内容。

    农历10月打雷是何天像

    农历10月打雷是何天像 冬天十月打雷老话怎么讲

    打雷

    农历10月打雷预示天气会恶劣,农历10月已经是冬季了,冬季打雷说明空气湿度大,容易形成雨雪,故有“冬天打雷雷打雪”之说。

    事实上,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一般要具有两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冬天,由于空气寒冷干燥,加之太阳辐射较弱,空气中不易形成对流,因而很少有雷电。

    但有时冬季气温偏高,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偶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就形成了雷雨云,产生了雷电,并出现雨雪天气,对流特别强盛,还可形成冰雹,这就会产生所谓“冬打雷”的天气现象。

    古人将节气中惊蛰的雷归为春雷,因此正月里出现的雷被归为“冬雷”。民谚“冬天打雷雷打雪”,意思是冬季打雷是出现暴雪的先兆。而下雪时打雷就是“雷打雪”。

    关于冬天打雷的民谚还有诸如“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三月少秧水,四月秧起节”“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即180天)”。

    农历10月打雷是何天像 冬天十月打雷老话怎么讲

    打雷闪电

    打雷闪电天气行人注意事项

    1、尽量不要在机动车道上行走,要在人行道上靠边行走。

    2、雨伞、雨衣尽量不要遮挡眼睛,保证看清道路。

    3、过路口时,要注意观察来往车辆,不要与机动车抢道。

    4、不要在路上追逐打闹。

    5、乘坐各种交通车,要告诫驾车人员一定要慢行,不要抢道,不要抢时间,宁可迟到,也不要发生交通事故。

    6、下雨天最容易出现电路浸泡后漏电,要远离路灯杆,电线杆等。 雨天会伴有雷电,千万不要在树下、电线杆下等危险地方避雨,应尽快到安全的建筑物内躲避。

    农历10月打雷是何天像 冬天十月打雷老话怎么讲

    打雷天气

    描写打雷声的句子

    一、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的沉寂,一声惊雷搅醒了大地上的生灵,雨,如根根银剑疾射而下,狂猛暴唳的射向每个角落。似乎要把上天的怒意洗净,要把人的愤懑填平,雷阵雨带着青蛙的欢声鼓掌,和着蛐蛐的低声吟唱,演绎着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闪电过后总会有雷声,“轰隆”一声,那一声惊天动地。由于闪电的速度很快,雷总跟不上,所以每次打雷总在闪电之后。

    三、过了一会儿,电光一闪又一闪,惊雷一个又一个,把大地震得发抖,天空也被吓得直哭,大颗大颗的雨点落了下来。

    四、突然一道闪电,然后一阵响雷声,一道闪电,一阵……我去扔垃圾,一道刺眼的闪电迎面而来,紧接着又迎来-阵巨大的响雷声,把我吓一大跳,心里还怏速地扑通扑通地跳着,课间的时候,雨大得很。四楼的楼梯不断流水,而且教室旁边的小阳台也不断地“供水”到楼梯。

    五、雷声和闪电也不甘示弱,轰隆隆的雷声使人震耳欲聋。亮闪闪的闪电在眼中一闪便没有了踪影。一道道闪电另人们眼花缭乱。有些闪电从天上一直“挂”到地上,出现时,像是要把天地从中间劈开,让它们一刀两断!

    六、突然,一声响彻云霄的雷声,把正陶醉在雨点儿们那各种各样的优美动作的我给吓醒了,我再次仰望天空,天空中的乌云已经散开去了,蔚蓝的天空又给大家展现了出来,朵朵白云随着微风飘了过来,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儿啊!

    上一篇:11月打雷有什么预兆 11月打雷的民间传说
    下一篇:冬天打雷打闪是什么征兆 冬季打雷打闪的民间说法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