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2023端午节放假调休 端午节吃粽子最早是为纪念谁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12-13 00:18:42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105410.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家家户户会准备一些属于这个节日的特色美食,各地区的饮食风俗习惯都是不同的。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2023端午节放假调休是什么时候?端午节吃粽子最早是为纪念谁?以下是精彩内容,走过不要错过。

    2023端午节放假调休

    2023端午节放假调休 端午节吃粽子最早是为纪念谁

    2023端午节

    2023年端午放假时间是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端午节吃粽子最早是为纪念谁?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五日,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大家争先恐后,这后来成了赛龙舟的来历。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人们为了怕饭团被鱼虾快速吃完,又想出了用楝树叶、苇叶包裹饭团,外缠彩丝的做法。

    就这样,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为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023端午节放假调休 端午节吃粽子最早是为纪念谁

    端午粽子

    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在大家印象中端午节早就与屈原挂上了钩,但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民间还有许多说法,比如就有种说法说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也有说是为了纪念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而且说起来中国人吃粽子的历史也远早于屈原时代,据专家考证,粽子在屈原出生之前就已经普遍存在了,一直是中国民间的普通食品,当时的人们吃粽子也并不固定在端午节这一天。

    中国人吃粽子最早纪念的名人也不是屈原,据称早在屈原出生之前,中国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在为了纪念春秋时代名士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那一天吃粽子了(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至于后世所说的端午食粽是祭屈原,不过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2023端午节放假调休 端午节吃粽子最早是为纪念谁

    端午节

    端午节致病特点

    1、呼吸道疾病增加  “脾为生痰之源”,脾胃运化功能不好,产生痰湿,闭阻肺气,所以表现为咳嗽多痰,缠绵难愈。此时天气时热时凉,变化较快,天热时腠理开泄,容易出汗,一旦贪凉,吹风饮冷,或者开空调,“形寒饮冷易伤肺”,从而诱发过敏性鼻炎、感冒、发热、慢性咳喘呼吸道疾病发作。

    2、肠胃异常 端午节前后湿气蒸腾,脾易受困扰,如果饮食不节,影响脾胃正常的运化,未消化的食物容易滞留在胃肠,导致口干咽痛、腹胀、大便黏腻不爽甚至便秘等不适。

    3、风湿关节病发作  湿热邪气难去,累积在身体中,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

    4、皮肤病高发  湿热之天,毒虫、蚊蝇易长,叮咬皮肤,容易出现皮肤病。

    5、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由于此时湿气重,阻遏体内阳气生发,脾胃运化不好,会让人变得食欲不振,倦怠无力,头身困重。湿热交加,汗出不畅,令人烦闷,还易出现失眠,头晕,抑郁等亚健康状态。

    上一篇:2023年中秋国庆放几天 法定节假日相关法律规定
    下一篇:2023春节高速路免费的时间几号到几号 2023过年高速免费从什么时候开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