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水银体温计怎么用 体温计水银应该在哪里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12-25 21:19:01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105820.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目前人们的生活中使用较多的是水银体温计和电子式体温计,大家需要按照正确的使用规范来进行操作。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好好了解一下,水银体温计怎么用?体温计水银应该在哪里?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朋友们的困惑。

    水银体温计怎么用

    水银体温计怎么用 体温计水银应该在哪里

    水银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测量方法可分为腋下测量法、口腔测量法、肛门测量法三种,以下来进行分析。

    腋下测量法:属于比较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首先需要将体温计的读数用力甩至35℃以下,擦干腋窝,然后将体温计的头端放置于腋窝下部位,稍微用力夹紧,避免掉落或者移位,可在十分钟左右读取数值,在36℃~37℃为正常。

    口腔测量法:将体温计消毒后放置于患者的舌下部位,然后紧闭口唇,切勿用牙齿咬,以免造成破碎现象,可在五分钟后进行读取数值,正常值在36.3℃到37.2℃为正常。

    肛门测量法:首先可采取侧卧位,然后将涂抹润滑剂油的体温计头段插入肛门内,注意不要太紧张,也不要随意活动,以免造成破裂,可在五分钟左右读取数值,正常温度范围在36.5℃~37.7℃。

    水银体温计怎么用 体温计水银应该在哪里

    体温计

    体温计水银应该在哪里

    体温计水银一般在体温计头部,使用时应该放在腋下。水银体温计是常用的测体温的工具,在使用前,先要用手握住体温计的尾部,就是远离水银柱的一侧,用力甩一下,让水银都落到水银的池子中去。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等体内的温度和温度计达到平衡之后,再看温度计的读数。患者需要注意,使用时要小心,避免打破使水银流出,对人体造成伤害。

    水银温度计怎么甩下去

    水银温度计一般需要将水银端朝下、前后的甩动,这样可以将刻度甩下去。

    水银温度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测量体温的工具,属于一种传统的温度计,主要是用于测量腋下温度,一般腋下温度正常值是在36℃~37℃。

    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完体温之后一般需要将水银温度计上的水银柱甩下去,通常要将水银端朝下、前后的甩动,但是要避免剧烈的甩动,也不能触碰到水银端。

    甩动水银温度计时要注意水银柱是不是在35℃之下,因为需要将水银温度计的刻度甩到35℃之下,这样才方便下次测量使用。在甩动时需要避免水银端碰到其他的物品,以免将温度计打碎,导致汞中毒。

    水银体温计怎么用 体温计水银应该在哪里

    体温计图片

    体温计的工作原理

    体温计的工作物质是水银。它的玻璃泡容积比上面细管的容积大的多。泡里的水银由于受到体温的影响,产生微小的变化,水银体积的膨胀,使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体温度的变化在35℃到42℃之间,所以体温计的刻度是35℃到42℃,而且每度的范围又分为10份,因此体温计可精确到1/10度。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这时它下面玻璃泡的温度会降低。为了使他的读数仍能代表体温,必须作特别的设计,这就是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很细的细管——缩口,如图1所示。

    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曲颈,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由颈部分上升到管内某位置,当与体温达到热平衡时,水银柱恒定。外界气温较低,水银遇冷体积收缩,就在狭窄的曲颈部分断开,使细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仍保持水银柱与人体接触时所达到的高度,所以它离体时表示的仍然是人体的温度。用后的体温计应“回表”,即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猛甩,可使已升入管内的水银,重新回到玻璃泡里。其它温度计绝对不能甩动,这是体温计与其他液体温度计的一个主要区别。

    上一篇:水银体温计打碎了会中毒吗 体温计的破损处理
    下一篇:体温枪三个按钮怎么用 体温计使用注意事项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