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春分习俗有哪些 春分民间风俗盘点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3-03-22 00:08:13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107689.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读:春分节气在每年的3月20日左右,从这一天起,气温迅速回暖,雨水增多,万物复苏,大自然开始变得有声有色起来。春分吃什么?椿芽、马兰头、春笋,再来一张春饼卷万物。那么,春分习俗有哪些呢?想知道春分的风俗活动,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带来的春分民间风俗盘点吧。

    春分习俗有哪些 春分民间风俗盘点

    春分

    春分习俗有哪些

    春分祭日

    春分祭日的习俗最早从周代就开始了。《礼记》说:“祭日于坛。”唐代孔颖达做疏称:“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祭日的选址须谨慎,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天祭祀太阳的地方。如今的日坛虽已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休闲娱乐的公园,但来此的人们还是会被太阳崇拜的氛围所感染。

    社日酬神

    春分前后是春社日,官府及民间皆祭社神祈求丰年。社神就是土地神。南方各地在这一天要演戏酬神,称为社戏。鲁迅的小说《社戏》描写的就是这个事儿。有的地方的人们会按习俗放假,每家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麻雀来破坏庄稼。

    立蛋庆春

    中国自古就有“春分立蛋”的传统。据史料记载,这个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传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立蛋比赛。春分玩立蛋,是一项很有趣味性的民俗活动,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特质,因此得到广泛接受而流传下来。

    踏青放鸢

    清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说的就是春分时期放风筝的民俗活动。放风筝是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急缓相间,有张有弛,有利于舒展筋骨,活动肌肉。同时到空气新鲜的郊外踏青,沐浴在融融春光里,抑郁的心情也能一扫而光。不过当下疫情还未结束,大家仍要注意做好防护,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春分习俗有哪些 春分民间风俗盘点

    春分

    春分民间风俗盘点

    春分祭扫

    我国部分地区有扫墓祭祖的习俗,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放风筝

    放风筝是踏青的保留节目。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举办花朝节

    从古代习俗来看,民间花神的生日与春分十分接近。所以为了纪念花神,民间会举办“花朝节”,俗称花朝。趁着这个鲜花盛开的时候,选择举家出游赏花,别有一番趣味。

    吃春菜,喝春汤

    自古“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指的是一种野苋菜,又被称为“马齿苋”。春分那天,人们到田野中采摘春菜,回家“滚汤”,名曰“春汤”。有谚云:“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这个习俗反映了人们最朴实的愿望。

    结语:以上整理的“春分习俗有哪些,春分民间风俗盘点”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上一篇:2023年闰二月从哪天开始 今年闰二月是什么时候
    下一篇:春分竖蛋是什么原理 春分竖蛋习俗原理是啥

    相关热词搜索:春分 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延伸阅读:

    • ·春分竖蛋是什么原理 春分竖蛋习俗原理是啥(2023-03-22)
    • ·春分要做哪些事情 春分记得做三件事(2023-03-22)
    • ·春分该吃什么 春分时节适宜吃什么食物好(2023-03-22)
    • ·春分竖蛋怎么做 春分竖鸡蛋的小技巧(2023-03-22)
    • ·春分后必吃三道菜必做两件事 春分时节养生要点(2023-03-22)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