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汴河有哪些支流
新汴河,又名汴河,古为京杭大运河中段-通济渠。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因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自隋代以后习惯上称通济渠为汴河。新汴河有哪些支流呢?

新汴河的主要支流有沱河上段、王引河及萧濉新河:沱河上段,即新汴河的上源、沱河七岭子以上的河道,1968年全部截入新汴河。上段从河南省永城县的朱场起,东南向流,经永城北,至徐破楼北进入皖境濉溪县;经洪河头、徐楼闸,穿过濉阜铁路桥,在东新建沟口,左纳王引河;过四铺闸后,于二铺东北进入宿县境,至七岭子接新汴河。

全长90公里,其中皖境48.5公里,豫境41.5公里;流域面积3936平方公里。河底高程31.56米至21.18米,河底宽64~85米,河宽85~125米,深4.0~6.5米;排涝能力295~535立方米每秒,为5年一遇;防洪能力493~930立方米每秒,为20年一遇。
王引河,本干自砀山县南部的固口闸始,上承巴清河、大沙河、利民河来水,东南向流;固口闸以下,流经河南省夏邑县窑山集,至高集西进入皖境萧县西南部,沿皖豫边界至刘楼,进入濉溪县境,经刘桥、翟桥,于大秦家闸西,南入东新建沟下沱河(上段)。全长77.7公里,流域面积1241平方公里。河底高程为34.7~23.17米,河底宽37.5~45.0米,深4~5米,河宽60~75米;排涝标准5年一遇,流量203~280立方米每秒;排洪标准20年一遇,流量395~527立方米每秒。

萧濉新河即原濉河的上游河道。自萧县的瓦子口起,上承岱河、大沙河来水,南流,经贾窝闸至黄里,左纳湘西河;至会楼右纳洪碱河;于濉溪县城区西侧折东南流,经黄桥闸至陈路口,左纳龙岱河;至符离集,左纳闸河;于宿县北的蔡桥进入濉河引河,至小吴家注入新汴河。全长62.1公里,其中濉河引河长8.7公里;流域面积2626平方公里。
地面高程:瓦子口33.9米,湘西河口32.8米,会楼32.5米,黄桥闸30.6米,闸河口29.0米,蔡桥28.2米,小吴家26.5米;河宽84~108米,深5.0~6.5米,河底宽55~75米,河底高程28.60~21.28米;除涝和防洪标准分别为5年一遇和20年一遇,排涝能力为236~600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为477~1050立方米每秒。比降平均约1/10000。
下一篇:莆田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