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春节如何避免胖三斤?这几个技巧你需要知道!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18-02-07 00:00:00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5945.html  评论:0  收藏

    春节的时候大家吃的都不错,上至山珍海味,下至零食坚果,什么都不缺。

    可春节过完,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一张圆脸怎么见人?

    为了避免春节胖,我提前给你支几招,希望有用。

    未标题-4.jpg

    第一招:饭前喝汤、吃水果

    宴席上菜的顺序,通常是先上凉菜,然后是肉菜,接着是素菜、汤,最后是主食和果盘。

    人的胃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你在美食面前缺乏自控能力,不妨用“占位法”。

    比如先上汤和果盘,正式开吃之前喝汤、吃水果可以占据一部分胃容量,这样饭菜就不会吃太多。

    当然,喝汤最好是比较清淡的蔬菜汤,如果是肉汤,最好也是清汤,所谓浓汤,其实就是脂肪特别多而已。

    水果推荐苹果、猕猴桃、橙子、香蕉等膳食纤维比较丰富的品种,像西瓜这种基本等于糖水的要少吃。

    未标题-5.jpg

    第二招:先上蔬菜后上肉,鱼虾优先

    尽管大家平时也不缺肉吃,但到了春节,还是惯性思维的以肉菜为主,体验“富起来了”的感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的肉类是3-4两,为了减少过多蛋白摄入给身体带来的代谢负担,可以尝试先上蔬菜,然后上荤菜,越是大油大荤越是后上,这样你自然不会吃太多。

    此外,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一斤蔬菜,是肉量的两倍,因此负责点菜的人应该有意识的做好荤素搭配,比如半荤半素。

    吃肉的时候常常也会摄入较多的脂肪,因此可以优先选择鱼虾类的,尤其是清蒸、白灼的做法。

    鱼虾的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低,而且有多不饱和脂肪,相对红肉会好一些。(过敏和尿酸高的慎重)

    未标题-6.jpg

    第三招:少喝酒,少喝糖水

    春节饭局必定要有酒水饮料佐餐,但膳食指南建议大家最好是不喝酒,喝酒的也不要拼酒,不要劝酒。

    我最讨厌“不喝就不是哥们”的人,我爸都不劝我喝酒,你算老几?

    不喝酒的人要喝饮料,但不管是可乐还是加多宝,其实都是糖水,尤其在饮食高能的春节期间更是不健康。

    一听饮料里面糖就有35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的白糖不要超过25克。

    其实茶水、矿泉水、纯净水都是不错的选择,你也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可乐、茶饮料,喝了不会有能量负担。

    此外,你还可以点一壶罗汉果菊花茶,既有罗汉果的甜味,又有菊花的清香,特别适合油腻的中年人和喜欢养生的老人家。

    未标题-7.jpg

    第四招:喝茶聊天,少吃零食

    吃完宴席各自回家,看春晚,玩手机,打牌搓麻,聊别人家的孩子,同时手边一定会有花生、瓜子、开心果和各种平时都不怎么吃的零食。

    根据天猫的大数据,每年年货节期间采购的食品有一半是坚果和零食。

    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不知不觉就能吃一大堆,而这是正餐之外的额外能量,可能就是胖死骆驼的最后一捆稻草吧。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吃一小把坚果有益健康。

    因此,建议你用茶水来调节,多喝茶,少吃零食,实在管不住嘴的话,可以吃些水果,或者嚼口香糖吧。

    timg.gif

    第五招:多走动

    这里说的多走动,不是亲戚串门,串门基本上都没啥好事,喝点茶,吃点零食,聊一下你孩子有对象没,结婚没,生孩子没,生二胎没,孙子多大了,上学了吧,成绩怎么样,来,表演个节目吧......

    我说的走动,是到室外运动或参与娱乐项目,逛公园,逛商场,或者滑雪、打球、游泳等。

    一方面户外运动可以消耗一部分能量,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胡吃海塞或陷在沙发里吃零食的时间。

    就说这么多,该享受的还是要享受,但适当控制一下饮食,健康过节吧!

    上一篇:年前聚餐多易犯肠胃炎!肠胃炎吃什么养胃?
    下一篇:四川内江为什叫甜城呢?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