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天冷之后更易感冒,适当按摩可应对!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17-12-25 00:00:00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6189.html  评论:0  收藏

    气温下降之后很多人都感冒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感冒的防治方法:

    未标题-2.jpg

    天冷之后更易感冒

    秋冬时节是感冒的高发期,那么为何在秋冬降温的时候人们会比春夏更容易感冒呢?专家认为,天冷之后容易感冒有2个原因,下面就来看看这2个原因到底是什么。

    1、抗病能力下降

    天气变冷之后,人们总是待在房间里很少外出晒太阳,专家认为,没有足够的日晒人体内部的维生素D会下降,而维生素D是帮助人们增强抵抗力的重要元素,这个时候人体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感冒就会找上门来。

    未标题-3.jpg

    2、感冒会传染

    前面我们也有提到,人们在天气变冷之后会较长时间的待在室内,这个时候若是有人已经感冒,感冒病毒就会在室内四处“溜达”,再加上秋冬时节人们的抵抗力较差,很多朋友又不爱开窗通风换气,感冒自然就会缠上你了。

    冬季感冒应该如何应对?

    尽快排出病毒

    西医说感冒的致病原因是病毒,而病毒至今没有特效药,所以你就不必去想着用吃药解决,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喝温开水,一天喝上几大杯的温开水,多上几次厕所,是排出病毒最有效的方法。

    如咽喉肿痛明显时可以在温水中稍稍加一点盐,喝这种淡淡的温盐水,能很快缓解咽喉的疼痛。

    未标题-4.jpg

    尽快排出寒气

    受凉是感冒的诱因,只要有手脚冰凉的情况,肯定是受凉了,尽快排出寒气是治癒感冒的关键。食疗中的葱姜蒜是排寒最好的食物,有的人喜欢用几片生姜加上一勺红糖煮水喝去寒;

    有的人喜欢用几颗葱煮水喝发汗去寒,当受凉又伴有咳嗽时,在生姜红糖水中加入几瓣大蒜一起煮,喝下能祛寒、止咳嗽。总之,不论是用葱姜蒜祛寒,还是吃上一顿热辣辣的火锅祛寒,都能很快增加身体内的热量,让毛孔开放,透过出汗排出寒气。

    用温水泡脚出汗排寒,效果同样不错,受风寒严重时,可以一边喝著生姜红糖水,一边泡脚,一定要用桶泡,更容易出汗。也可以取清艾条1/4根,撒碎后放入桶中,用滚开的水冲泡化开后,再加入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冒汗,再多喝温开水,寒气同样很快能排出。

    timg.gif

    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

    只要是有感冒症状了,一定要及时休息,这是减轻病情,让身体尽快恢复的关键。一般经过大量的喝水,喝几次温热的葱姜蒜水,再泡脚出汗祛寒后,尽早的休息,第二天身体基本就能复元了。

    感冒后发热了要看手脚的温度。虽然体内的温度已超出了正常的体温,但手脚仍是冰凉的,说明体内的寒仍重,仍需要喝生姜红糖水,发热时再加上1~2颗葱一起煮,利于发汗。如果体温偏高,手脚已不再发凉了,这时要停喝生姜水而大量地喝温开水。

    预防感冒的按摩方法

    未标题-5.jpg

    1、每天用两手食指按压上星穴和风府穴,达到酸麻感为宜。

    上星穴: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

    风府穴:后背正中一条线往上,在开始长头发的地方,也就是头发的边缘向上1寸处。

    2、每天两手伸开,以掌相搓30次,并向迎香穴按摩十次。

    未标题-6.jpg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冬天防寒可以多吃些根茎类的食物,预防感冒要多喝开水、常喝枣姜茶,也可以按摩按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身体抵抗力强,那么感冒自然会远离你。

    相关推荐

    天冷使用电热毯,一定别犯这个大错!

    冬季防感冒,要学会这几招!

    生病时吃水果禁忌,哪些对身体好一看完就知道!

    上一篇:不用美颜、不化妆、不整容,却长得好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烟台市的电话区号是多少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