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遗忘的下元节!下元节如何养生、吃什么快来看这里!
你知道下元节吗?说实话,小编不知道,但小编知道查!下元节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气,农历的十月十五,也被称为“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2017年12月2日(本周六)即为下元节。

下元节巧吃鸭肉养生
人们就在下元节这天设宴祭祀祖先,由于鸡爪是往后刨的,人们认为这会把送给祖宗的钱物刨出,使后人的心意无法传达,故而派鸭子作为祭祀使者,由于奈何桥上太过拥挤,鸭子可以走水路将给祖宗的祭品带到对岸,待到仪式完成后,后辈就可以“散福”了,于是,下元节吃鸭子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下元节天气较干燥寒冷,鸭肉可以炖食,鸭肉煲中加入火腿和海参能补五脏之阴;喜欢清淡饮食的朋友亦可用鸭肉与糯米熬粥,可帮助补血养胃、生津止渴;用海带与鸭肉炖食,还能帮助将低血压和软化血管,对防治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很有帮助。
下元节养生小常识

1、下元节养生小常识之适当运动
在保证充足的精气神时,我们还要在冬天进行适当的运动,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这就是在提醒大家要在寒冷的冬天进行适当的运动,从而增加抵抗力。但是千万注意不要再大风、大寒、雾霾是进行室外锻炼,以防在寒冷的天气中生病,在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室内锻炼。

2、下元节养生小常识之合理饮食
合理的冬季的养生肯定离不开一些驱除寒意的食物,多吃一些能够产生热量的食物可以帮助大家在严寒的冬季低于寒冷。具有御寒功能的食物其实有很多,例如牛羊肉、甲鱼、虾、韭菜、黑木耳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由于冬季的温度比较低,低气温会加速人体内维生素的代谢,维生素在人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维生素A可以让帮助人体抵御寒冷,维生素C也可以帮助人适应低气温的环境,因此我们也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像一些动物肝脏、胡萝卜、新鲜的蔬菜等都可以补充人体的维生素。

3、下元节养生小常识之穿衣保暖
随着气温迅速下降,此时不仅容易发生伤风感冒等外感疾病,而且容易诱发慢支、哮喘、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发作。此时需要及时添衣,尤其要加强头、背、腹、足等部位的保暖,以防虚邪贼风侵入。

4、下元节养生小常识之起居调理
根据“秋冬养阴”的原则,要适当调整“生物钟”,做到早睡晚起,起居有时,劳逸适度。心脏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肾病、胃病患者莫要“贪黑”,切忌过劳。白天宜多开窗透气,夜间关好门窗,盖好棉被,室内可盆栽些花草,以调节空气湿度。
下元节吃什么比较好

1、下元节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可以帮您度过寒冷的下元节。在下元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吃大鱼大肉,因为荤菜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铁和铜是人体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食肉类食物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使皮肤血液经常保持充盈,保证皮肤获得足够的营养,避免皱纹的早期产生,尤其是牛肉和鱼肉,在补充微量元素,易吸收,促进消化这方面的效果更好。

2、下元节吃碱性食物
碱性食物,相互搭配的美食才能健康!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碱性食物,说道碱性食物,就有必要提到一下酸性食物,因为他会使血液呈现酸性,这些东西会随着毛孔被排泄到身体外部,会对人的皮肤由内到外的造成危害、可能很多人不在意,吃点东西也会有这么大的危害?
事实上确实如此。多食入碱性食物,可以帮助一些身体虚弱的人,比如说产后的产妇,以及10岁以下的儿童等这类群体,有效平衡血液内的酸性物质,减少酸性物质对皮肤的侵蚀和损害。
3、下元节吃的传统食物

米果
客家的下元节,十月十五是相传为三界公诞辰,虽有敬祀,但不如上元节(元宵)和中元节(鬼节)热闹。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食品,谓“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戏之俗。

麻腐包子
据说这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麻腐。
麻腐的制做方法是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这种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细软的自然口味。

糍粑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糍粑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时可就别太心急,以免烫了口舌。尝一口更是口感味鲜,细滑沁甜,米香而不腻,好吃好吃。
下一篇:梧州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