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紫砂壶哪个地方最盛名 紫砂壶是什么地区最有名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5-03 05:51:42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90572.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紫砂壶是一种人们沏茶的器具,也是一种极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我国有些地区是生产紫砂壶的,那么,大家知道紫砂壶哪个地方最盛名?紫砂壶是什么地区最有名?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紫砂壶哪个地方最盛名

    紫砂壶哪个地方最盛名 紫砂壶是什么地区最有名

    紫砂壶

    江苏宜兴丁蜀镇最盛名。紫砂壶,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在显微镜下的紫砂壶既是周身布满气孔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大多数是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矿物组成的,也有少量的是高岭石等单一矿物组成;团聚体内部的为闭口气孔,而包在起周围的为气孔群,即开口气孔。紫砂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就因这种特殊结构的团聚体产生较大的收缩而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开口气孔群。据测试,紫砂陶器的气孔率约为5%。紫砂壶的气孔率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正因其这种独特的质地,使紫砂壶极适于沏茶。紫砂壶所沏的茶水,色香味俱全,配以其精美的艺术造型,使品茶达到完美的境界。

    紫砂壶哪个地方最盛名 紫砂壶是什么地区最有名

    紫砂壶图片

    紫砂壶分类

    第一种是几何形体造型,包括圆形、方形。主要的则是筋纹器,如菱花形、葵形、水仙形、菊花形、瓜形等。所谓筋纹器,是指在几何形体壶上,纵向有很多线条,这些线条称为筋纹。由筋纹组成的壶体称为筋囊,筋囊有凸出的,也有凹入的,其横断面。

    第二种是直接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鸟兽虫鱼的造型,简称自然型。既包括整体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如松、竹、梅、柿子、莲心、竹笋、石榴;也包括以几何形体为主,以自然形态诸如竹节、松鼠、葡萄等为器皿的嘴、把、盖、足等局部的造型。

    第三种是模仿生活中某些器物的式样而设计的造型,诸如斗笠、斗方、石磨、柱础、井栏等。

    紫砂壶哪个地方最盛名 紫砂壶是什么地区最有名

    紫砂壶图

    第四种是借鉴古代青铜器、锡器、玉器、彩陶、秦砖汉瓦、古钱币等形式而设计的簋、鼎、瓦当等造型。

    紫砂壶的造型分类,各家不尽相同,有人分为圆器、方器、塑器和筋纹器;也有人分为自然型、几何型、筋纹型和水平型;还有人分为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的。更有传统上分为素面的所谓"光货"和加以堆塑装饰的所谓"花货"。紫砂壶的造型品种纷繁,不可胜计。单是1978年宜兴陶瓷工业公司编的《紫砂陶器造型》一书,就收有历代传统造型的紫砂壶样 238种。

    紫砂壶种类知多少紫砂壶最常见的38种壶式,紫砂壶造型无论有多少种,一般都有两部分∶壶身与壶盖。

    任何一款紫砂壶都会有其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是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留在壶上的一种印记。掌握不同时代紫砂壶的发展水平、艺人的追求、社会崇尚、烧造方法、造型手法等特征,就可以锻炼出一双分辨紫砂壶是"新活"还是旧货,是传世作品还是出土器物的慧眼。

    上一篇:会试的考中者称为什么 会试考中者被称作什么
    下一篇:科举通过会试叫什么 科举通过会试的人叫作什么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