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冰雹是什么时候下的 冰雹是哪个季节下的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6-08 09:22:21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92914.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据研究,地形越复杂的地区,冰雹是越容易发生的。在一年中,有些时间段出现冰雹的天气是比较多的,那么,朋友们知道冰雹是什么时候下的?冰雹是哪个季节下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冰雹是什么时候下的

    冰雹是什么时候下的 冰雹是哪个季节下的

    冰雹

    冰雹一般是在春夏秋三季下的,4~7月是下冰雹占总量的70%,其中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在这段时期,暖空气活跃,冷空气活动频繁,冰雹容易产生。

    从每天出现的时间看,在下午到傍晚为最多,因为这段时间的对流作用最强。降雹的持续时间都不长,一般仅几分钟,也有持续十几分钟的。

    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我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冰雹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

    冰雹是什么时候下的 冰雹是哪个季节下的

    冰雹图片

    冰雹的形成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

    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中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

    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灾害之一。

    总体来说,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尽管一日之内任何时间均有降雹,但是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降雹时段。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70%集中在地方时13~19时,以14~16时之间为最多。

    冰雹是什么时候下的 冰雹是哪个季节下的

    冰雹天气

    冰雹主要特征

    1、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

    2、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

    3、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4、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

    5、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我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6、季节性,冰雹大多出现在4月~10月。在这段时期,暖空气活跃,冷空气活动频繁,冰雹容易产生。一般而言,我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7、时间性,从每天出现的时间看,在下午到傍晚为最多,因为这段时间的对流作用最强。降雹的持续时间都不长,一般仅几分钟,也有持续十几分钟的。

    上一篇:什么是阵雨 阵雨的定义是什么
    下一篇:什么是雷阵雨 雷阵雨的意思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