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梅雨季节装修应该注意什么 梅雨季装修注意事项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6-14 21:22:12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93776.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装修的时间最好是选择在比较干燥的天气里,毕竟这种天气是不容易潮湿发霉的。有些朋友想在梅雨季节里装修,但是不清楚梅雨季节装修应该注意什么?梅雨季装修注意事项有哪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梅雨季节装修应该注意什么

    梅雨季节装修应该注意什么 梅雨季装修注意事项

    梅雨季节

    1、选择适合梅雨季节装修材料

    梅雨季节装修关注的是油漆和木制品,而对于易吸收水房的材料,如木材、板材、石膏板等材料要保持足够干燥,避免材料吸水干燥后开裂变形,影响材料质量。在装修施工前,好把木制品包装打开晾一会,让材料和室内的含水率接近。

    2、保持室内稳定的通风

    在梅雨季节,由于气压比较低,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之中,不容易挥发。施工中要将所有的门窗都打开,以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这样不仅有利于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室内墙面、地面及木材等的尽早干燥。

    3、油漆的保养

    在雨季施工,可能会造成油漆发白。墙面容易形成水汽,刷漆、刮腻子也都不容易干燥。当腻子没有干透就进行油漆喷涂时,也容易出现问题,比如造成日后起泡、开裂等现象。刷漆尽量避开雨天,如果无法避开,那就要多通风,等第一遍刷完干透后,再刷第二遍。此外,可在油漆中加入白化水调和剂等,加速干燥。在墙面刮腻子前,可用干布将潮湿水汽擦干。

    梅雨季节装修应该注意什么 梅雨季装修注意事项

    梅雨

    4、木门要封闭包装

    要使黄梅天安装的木门套、木门不变形,需要烘干木材,控制木材的含水率。木门出厂时要全封闭包装,到现场拆封后即封闭处理。饰面板应予封闭保护或在黄梅天过后再贴。

    5、壁纸、涂料自然阴干

    夏季干燥,壁纸在铺贴前要放在水中浸透,然后再刷胶铺贴。如果这时大开门窗,让刚铺贴好的壁纸吹“穿堂风”,壁纸会因为迅速失水而发生收缩变形现象。

    6、包裹线头

    在雨天装修时,阳台等地方的电线容易被雨淋,会造成线路短路等问题。电路改造现在都采用套管埋线施工,不存在安全问题。但要注意将露在电线外的铜线头包好,以防止电线受潮后短路。尤其对于环绕在受潮的木龙骨、大芯板等木制品周围的电线要特别注意。

    梅雨季节装修应该注意什么 梅雨季装修注意事项

    梅雨天

    7、木门要封闭包装

    支招:要使黄梅天安装的木门套、木门不变形,需要烘干木材,控制木材的含水率。木门出厂时要全封闭包装,到现场拆封后即封闭处理。饰面板应予封闭保护或在黄梅天过后再贴。

    8、防止地板起翘

    支招:铺设地板的水泥地坪要保持干燥,干湿交界处要采用有效的隔断处理方法。铺地板时应采用防潮膜以便隔离潮气,地板铺设完工后,有条件的宜在隐蔽处留透气孔。要根据地板树种、含水率及空气湿度来决定铺设工艺,稳定性差的树种需开包平衡时间长达72小时。

    9、防止吊顶开裂

    支招:要防止吊顶开裂,需选用质优石膏板,尽量不在雨天运输。运送途中要全封闭包装,以控制石膏板含水率。石膏板缝隙不得小于0.5-0.8毫米,并采用同质量材料批嵌。吊顶龙骨连接处与石膏板接缝要错位。

    10、季节性问题不要急于修补

    墙、地面、木质家具中所含水分比较多,因季节变换,气温、湿度不同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木地板收缩,墙面与门框出现缝隙。这时修补,水分继续挥发,墙面仍有可能继续开裂。应等到墙面水分与外界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再进行一次修补,这样效果会更好。

    上一篇:2022年超级月亮在几月几日几点 2022年超级月亮时间表
    下一篇:山洪灾害防御常识 山洪灾害防范相关常识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