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入梅与出梅的标准 入梅天和出梅天的标准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6-16 09:22:12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93968.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在梅雨季,人们总是特别的难熬,潮湿的天气让人不爽,家里的衣服、被子、家居等物品都会出现回潮的现象。那么,大家知道入梅与出梅的标准是什么?入梅天和出梅天的标准是什么?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入梅与出梅的标准

    入梅与出梅的标准 入梅天和出梅天的标准

    入梅

    入梅标准是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出梅标准是连续5天气温超过30℃,并且没有下雨,则代表已经正式出梅了。

    南方入梅是6月6号-15号之间,出梅总在7月8号-19号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梅雨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台湾大约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日本大约在5月下旬入梅,7月下旬出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浙江地区是农历五月份入梅,具体是逢芒种后的壬日入梅,夏至后庚日出梅。

    入梅与出梅的标准 入梅天和出梅天的标准

    梅雨天

    入梅简介

    入梅前五天,副高在120°E上的脊线≥18°N,且5天中至少有3天的日平均气温≥22℃。入梅后头5天中必须有4天雨日(包括郊县气象站测得的雨日);若梅雨有分段现象,则每段梅雨结束后的气温均≥22℃。

    6—7月内,当500hPa副热带高压脊线由20°N以南北跃至20°N以北并稳定5天以上的第一场大到暴雨过程开始为入梅。入梅后要求有10天的连阴雨,或10天中有3天大到暴雨。梅雨期内不允许有5天以上的无雨天气。如雨停超过5天以上者,则从第二次大到暴雨过程开始算起。2008年金琪等又提出新的入梅补充条件:(1)500hPa120°E副热带高压脊线由20°N以南北跃至20°N以北并稳定3天以上;鄂东和江汉平原三区出现雨型编码和≥9,同时鄂东连续3天以上的降水天气的初日;(2)如果出现连续阴雨(大于3天)与后期梅雨期降水连续无间断,则阴雨开始日为入梅。

    出梅简介

    梅雨结束前后,120-130°E间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至26°N或以北,且日平均气温≥27℃,最高气温≥30℃,且连续6天以上无雨。以后再出现连阴雨,属“夏雨”,不属“梅雨”。

    实际上综合考虑气候学和天气学对梅雨的划分标准,并与预报服务相结合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从梅雨的定义出发,提出梅雨期的划分既要抓住大气环流的季节调整,又要考虑与其相配合的大范围降水现象和温湿特征的方法。国家气候中心的划分方法以雨日为主,以副高脊线位置为辅;江淮流域各个省市则是以120°E副高脊线位置、日平均气温、雨日或雨量等综合考虑,来分别得出入梅日、出梅日。

    入梅与出梅的标准 入梅天和出梅天的标准

    梅雨

    梅雨的相关知识

    梅雨:主要出现在6月~7月江淮流域一带雨期较长的连续降水过程。

    梅雨期:梅雨期内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雨期,梅雨期长度为入梅日到出梅日前一天的累计日数。

    雨期:一个雨期需满足以下条件:任何连续10天的雨日比例大于或等于40%,雨日数大于或等于6天且没有连续5天(含5天)以上的非雨日,站平均降水强度大于或等于5mm/天。一个雨期长度为该雨期的开始日到结束日所经历的日数。

    雨日:观测到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0.1mm的日子。

    雨期开始日:从第1个雨日算起,往后2日、3日……10日中的雨日数占相应时段内总日数的比例大于或等于50%,则第一个雨日为雨期开始日。

    雨期结束日:从雨期的最后1个雨日算起,往前2日、3日……10日的雨日数占相应时段内总日数的比例大于或等于50%,则最后一个雨日为雨期结束日。

    上一篇:梅雨季节应该注意什么 梅雨季需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江苏入梅标准 江苏入梅标准最新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