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梅雨季节防潮小窍门 梅雨季防潮小技巧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6-19 21:22:16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94227.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梅雨季节的持续降水是非常让人烦恼的,因为下雨天的房间是非常潮湿的。梅雨季节要做好防潮工作,那么,大家知道梅雨季节防潮小窍门有哪些?梅雨季防潮小技巧是什么?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梅雨季节防潮小窍门

    梅雨季节防潮小窍门 梅雨季防潮小技巧

    梅雨季节

    (1)选合适的地点或位置。收藏存放服装应选择通风干燥处,避开多潮湿和有挥发性气体的地方,设法降低空气湿度,防止异味气体污染服装。

    (2)服装在收藏存放前要晾干,不可把没干透的服装进行收藏存放,这不仅会影响服装自身的收藏效果,同时也会降低整个服装收藏存放空间的干度。

    (3)服装在收藏存放期间,要适当地进行通风和晾晒。尤其是在伏天和多雨的潮湿季节,更要经常通风和晾晒。晾晒不仅能使服装干燥,同时还能起到杀菌作用,防止服装受潮发霉。

    (4)在湿度较大的收藏间存放高档服装时,为了确保服装不受潮发霉,可用防潮剂防潮。用干净的白纱布制成小袋,装入块状的氯化钙(CaCL2)封口。把制成的氯化钙防潮袋放在衣柜里,勿将防潮袋与服装接触,这样就可以降低衣柜中的湿度,从而达到保干的目的。当防潮袋中的氯化钙由块状变成粉末时,就证明防潮袋中的氯化钙已经失效,要及时进行更换。并要经常对防潮袋进行检查。

    梅雨季节防潮小窍门 梅雨季防潮小技巧

    梅雨季

    梅雨季节的成因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梅雨季节防潮小窍门 梅雨季防潮小技巧

    梅雨

    梅雨季节在哪些地区?

    答:我国北起黄淮地区,南至湖南、江西、浙江三省中北部,西到湖北宜昌,东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着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美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一般发生在春末夏初。

    上一篇:梅雨季节该如何防潮 梅雨季应该怎么防潮
    下一篇:遇到沙尘暴天气怎么办 遭遇沙尘暴应该怎么办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