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上海高温补贴发放时间 上海市高温津贴发放时间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6-25 16:42:22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94933.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大家都知道,夏季高温期是户外作业人员的事故高发期,所以企业会发放相应的高温补贴来保证劳动者的权益。那么,大家知道上海高温补贴发放时间是几月?上海市高温津贴发放时间是什么时候?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上海高温补贴发放时间

    上海高温补贴发放时间 上海市高温津贴发放时间

    上海高温补贴

    上海高温补贴发放时间是6月1日至9月30日,共4个月。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夏季高温津贴。对于劳动者工作场所的性质难以确定的特殊情况,企业应结合实际,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等形式,合理制定发放办法。夏季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企业在发放夏季高温津贴的同时,应继续做好工作现场清凉饮料的供应。

    上海调整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由200元/月调整为300元/月。考虑到高温津贴的性质,一般说,全月提供劳动的,高温津贴按月发放;未全月提供劳动的,高温津贴按21.75天折算后发放。因此,对于符合高温津贴发放条件的劳动者,即使没有“全勤”,仍可以拿到相应折算后的高温津贴。

    上海高温补贴发放时间 上海市高温津贴发放时间

    高温

    高温下作业对劳动者的危害

    高温酷暑季节即将来临,全国总工会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发文明确,各级工会要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高温津贴的发放呈现“冷热不均”的现象

    高温作业下对劳动者的危害,多发生在建筑工、环卫工、巡线工等露天作业岗位和炼铁(钢)工、锅炉工、烧窑工等高温作业岗位。夏季高温期,也是户外作业人员事故高发期。

    长时间高温作业,有可能危及职工生命安全。作业人员在外作业由于劳动量大,会出现中暑头晕等现象,发生重症中暑,就会发展成为热射病。

    上海高温补贴发放时间 上海市高温津贴发放时间

    高温图片

    中暑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后出现头昏、头痛、多汗、口渴、全身乏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可无发热或体温38℃以下。轻症中暑是指体温38℃以上,身体大量出汗、四肢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对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此时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症状一般可缓解,及时处理,亦可恢复。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而热射病最为危重。医学救治案例表明,热射病病死率高达20%~70%,50岁以上病人高达80%。

    户外劳动者如果有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和高强度运动的病史,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核心温度>40℃(直肠温度);多器官功能受损(肝、肾、胃肠、横纹肌);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或DIC等4种现象,病史加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即可诊断为热射病。

    重症中暑危及劳动者生命的现象并不鲜见,但现场救治却总是陷于误区之中。肖浩说,发生重症中暑,人们往往采取“打120”的错误方法,让救治失去了“黄金半小时”——半小时内将核心温度降至39℃,2小时降至38.5℃。

    发生重症中暑时,不是“打120”,而是要立即将患者“就地处理”——进行冷水浸泡,“争分夺秒降温”。要采用2℃~20℃冷水浸泡患者,露出头部,避免窒息,同时用空调、风扇维持室内低温,凉毛巾或酒精擦拭全身,并用冰块裹毛巾给予头部、腋窝、腹股沟处降温。半小时内将患者体温降至39℃以下,死亡率将大大下降。降温后再送医院,死亡率将降低至20%以下。

    上一篇:上海高温补贴要交税吗 上海市高温津贴需要交个税吗
    下一篇:深圳高温补贴发几个月 深圳市高温补贴发放是几个月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