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公伏热还是母伏热 公伏炎热还是母伏炎热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7-17 12:42:22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97220.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我国入伏的时间规定是农历的时间,入伏时间按照庚日来计算,所以每年入伏的时间都是有所不同的。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公伏热还是母伏热?公伏炎热还是母伏炎热?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公伏热还是母伏热

    公伏热还是母伏热 公伏炎热还是母伏炎热

    公伏

    公伏热,人们常说的公伏热,母伏爽就是说如果当年三伏为公,则会相对偏热些;如果三伏为母,则相对会凉快一些。至于三伏的公母之分,这是民间的一种说法,主要是根据入伏这天来界定的。

    人们认为,如果入伏这天是农历单日子,则称为公伏头;如果大伏这天是农历的双日子,则称为母伏头。今年入伏时间7月16日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十八,是双日,也就是母伏,那么,按照老人们的说法,今年的三伏天相比较往年会凉爽一些。

    对于公伏母伏,老人们还有这样的一句俗语,“雨打公伏头,晒破狗舌头;雨打母伏头,炕头长蘑菇”,意思就是“公伏头”下雨,容易干旱,母伏头下雨,容易有连阴雨。这也是人们以天气情况来描述“公伏头”与“母伏头”所带来的天气变化。

    三伏天温度即便不高,但因为地表温度已经达到饱和,昼夜温差小,加上这个时节无风,因此依然会很闷热,只不过比起往年要凉爽些。大家还是需要做好防中暑的准备,时不时地喝点绿豆汤为好。

    公伏热还是母伏热 公伏炎热还是母伏炎热

    母伏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总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总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总共10天。

    2022年7月16日入伏,8月25日出伏,整个三伏天持续40天。现在三伏天还没有到来,但是我国多地已经出现38℃以上的高温,可以说天气已经很热了,但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地面的热量还在不断积累,到了三伏天地面的热量积累到最大,因此往后天气还将继续变热,三伏天往往是一年中最热的期间段,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准备。

    公伏热还是母伏热 公伏炎热还是母伏炎热

    母伏图片

    三伏天农谚有说法

    1、三伏不热,五谷不收

    如果说三伏天不热,那么秋后的粮食收成就会不好。

    因为农作物生长需要阳光。就拿玉米来说,阳光充足,三天就能长一节。如今的玉米刚刚出苗,幼苗期需要阳光和雨水,这时候要是再施点肥,玉米就会匆匆往上长。如果天气转凉,就意味着三伏天连阴天较多,或者降雨天多,这样光照天数就会变少,雨水多了还容易造成水涝,死棵,最终收获的时候就会减产。

    看来,庄稼和人类对温度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别。

    2、三伏不热有秋旱

    如果三伏天不炎热,秋天就会遭遇干旱。

    古人认为,三伏天如果不热,就意味着降雨阴天多,下半年的雨都在三伏天下了,立秋之后就会很少有雨天了,也就是会造成干旱了。

    其实,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三伏不热或者多雨,往往是长江流域夏季环流弱造成的,而且秋季之时环流形势就会较早转为冬季环流形势,冷暖气流变化不大,降雨就会减少。

    一般来说,长江流域的地区而言,7月均温在30℃以下,则秋季降雨量就会少于95mm;7月均温在30℃以上,则秋季雨量就会高于95mm。

    这样看来,有利就有弊,万物都有规律。人们渴求三伏天的凉爽,农作物却需要依靠天气的正常运行来保收。如果天气发生较大反差,那么这一年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所以还是要遵循大自然规律。

    上一篇:2022年10月份是秋收吗 2022年10月属于秋收吗
    下一篇:什么是公伏母伏 公伏母伏是什么意思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