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干旱灾害的危害 干旱灾害的影响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8-18 09:42:22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99723.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大家应该知道,干旱可分为四类,有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好好了解一下,干旱灾害的危害是什么?干旱灾害的影响有哪些?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干旱灾害的危害

    干旱灾害的危害 干旱灾害的影响

    干旱灾害

    干旱的最直接危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使农业歉收,严重时形成大饥荒。在严重干旱时,人们饮水发生困难,生命受到威胁。中国西北一些地区因经常发生干旱,人畜饮水极端困难,被迫进行人口大迁移。在以水利发电为主要电力能源的地区,干旱造成发电量减少,能源紧张,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在干旱季节,火灾容易发生,且难以控制和扑灭。事实上,大多数火灾,特别是大的森林火灾都发生在干旱高温季节。旱灾还常常带来蝗灾的发生。这在古代中国特别严重。在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造成沙漠化,使土地资源遭受极大的破坏。

    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旱灾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因为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要占全部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一半以上。据1949年-1998年47年(缺1967、1968和1969年)的资料统计,中国年均受旱面积3.28亿亩,其中成灾面积1.33亿亩,中国平均每年因旱损失粮食117亿公斤。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气候异常、可用水资源减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后对干旱的敏感度提高等综合因素作用,中国旱灾损失呈发展趋势。1986-1998年13年中有6年发生重旱,年均因旱损失粮食达195亿公斤。

    干旱在中国一年四季都会发生,而且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潜在危害大。严重的旱灾不仅对农业生产影响大,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恶化人们生存条件。据统计分析,中国受旱面积50年代为1.7亿多亩,90年代年均3.64亿亩,因旱损失粮食50年代年均43.5亿公斤,90年代年均为195.7亿公斤。干旱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

    干旱灾害的危害 干旱灾害的影响

    干旱

    干旱预警信号

    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

    2、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3、压减城镇供水指标,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限制大量农业灌溉用水;

    4、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限制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干旱灾害的危害 干旱灾害的影响

    干旱发生

    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

    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上一篇:干旱橙色预警什么意思 干旱橙色预警信号指的是什么
    下一篇:中国十大自然灾害排名 全国十大自然灾害排行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