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世界天气
  • 旅游天气
  • 历史天气
  • 机场天气
  • 卫星云图
  • 天气资讯
  • 空气质量
  • 天气信息
  • 社会热点
  • 天气旅行
  • 综合百科
  • 天气生活
  • 天气预警
  • 在线搜索
  • TAG标签

    长江流域夏天为啥这么热 长江流域夏季为什么如此炎热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2022-08-19 09:42:26 
    网址:http://m.guazhitianqi.com/shenghuo/99824.html  评论:0  收藏

    导语: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典型,长江流域的年降水量分布是很不均匀的。长江流域的夏天也是很热的,那么,大家知道长江流域夏天为啥这么热?长江流域夏季为什么如此炎热?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长江流域夏天为啥这么热

    长江流域夏天为啥这么热 长江流域夏季为什么如此炎热

    长江流域夏天

    长江流域夏天热是因为盘踞在西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的结果。副热带高压控制着许多地区,以至天气继续干旱少雨。即使来自北方的的冷空气会使南方降温,但此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仍会西伸北抬,持续给南方带来闷热天气。

    重庆、武汉、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城市在夏季常常如火炉般闷热,主要是由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天气。特别是7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副热带高压一般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使得这些地区闷热难耐。

    重庆之热源于地形,“渝炉”堪称老山炼丹,是全国有名的盛夏高温区。而专家认为山城夏季多雨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排放物(二氧化硫、微小粉尘等)的增加影响到太阳辐射,导致了降水量提升,高温日相对减少。这样的“人工降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污染的“意外收获”。

    长江流域夏天为啥这么热 长江流域夏季为什么如此炎热

    长江流域图片

    江城武汉可称“一代炉魁”。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减慢了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汗出如浆,闷热难耐。1934年某日武汉41.3℃的纪录为江城夺得“炉魁”之称。

    南京深得江南“夏九九”的精髓:扇子勿离手,出汗如出浴。宁沪两地高温堪称伯仲,不过上海临海地形让南京自叹不如,因为海陆间气压差,上海的晚上比南京凉爽很多,虽然两地日最高温差不多,但是日平均温度上海就比较低。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空前规模的燃烧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汽车的降价、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们购车代步;加上空调的普及,这些都在向大气排放大量热气。城市里的人口、高楼、道路密集,混凝土、柏油路使太阳辐射升温快,散热慢,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城市的温度在逐步升高,越来越多的“火炉”城市涌现出来,这也是人类无节制活动加剧地球环境急剧变化升温的现实例证。

    长江流域夏天为啥这么热 长江流域夏季为什么如此炎热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降水补给

    长江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超过一半被蒸发,因此,蒸发量是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流域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22毫米,流域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541毫米,占平均年降水量1067毫米的51%,平均干旱指数为0.86。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量无较明显的地区分布规律。总的来说,流域西部的金沙江及流域东部的汉江唐白河、赣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大于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云南元谋地区有一个小范围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是长江流域水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全流域小于700毫米的地区不多,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湘西、鄂西南地区、乌江中部及资水上游,如乌江金佛山为465毫米,峨眉山为564毫米。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700~1000毫米。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由于各地高程、地理位置及所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完全相同,一般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上游地区春季大于秋季,中游地区秋季大于春季,下游地区春、秋季相差不大。

    上一篇:国家规定停水不能超过多长时间 国家规定停水不能超过多久
    下一篇:长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段 长江洪水灾害最厉害的河段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天气预报 上海天气预报15天 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评论排行
    • ·苏州今天起有雨水天气 26日最低气温0℃~零下1℃(1)
    • ·意大利面临严重干旱“水城”水位极低 部分水道干涸(1)
    • ·男子做私密手术被反复收费杀害医生 背后真相令人唏嘘(1)
    10
    

    首页 电脑版 意见反馈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 2010-2025 guazhit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155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