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有哪些有趣的老巷子
别以为厦门只有文艺,厦门也有老巷子,它们承载了一代记忆,也充满了有趣的故事,那厦门有哪些有趣的老巷子呢?

南猪行巷
南猪行巷,这里的行要念hang,以前有售卖兴化所产的生猪,又叫南猪,所以就根据猪行的名字命名了。
大字酒巷
传说是清代这里有一家酒店,门外挂有“酒”字的大字布招牌,因此得名。
十一间
因这条巷最早有十一间房屋得名,那么现在房屋多了是不是又要改名了呢?
担水巷
鹭江道担水巷,巷口紧邻码头。早年厦门由于是海岛,缺淡水,市民用水多靠水船卖水,时人称"船仔水",因进出均经此巷,巷内居民多靠担水、卖水为生,所以有了这个名字。
小使巷
小使巷两端连接打铁街和外校场,长105米。六十多年前,社会上的居室,室内、多设马桶。附近有公厕,甚至有大粪坑,专门供居民倒马桶的大型公厕。因为闽南话的粪便叫做屎,两条巷都叫做屎巷,屎字列入路名实在不雅观……闽南话的“屎”字又与“使”字同音,当制定街巷名称时就以闽南方言谐音,将“屎”字改为“使”字。
菜妈巷
据说古时该地老妇多吃斋念佛,名闻里闾,而厦门话素吃曰“吃菜”,妇人被称“菜妈”,并衍化为街名。

卖鸡巷
卖鸡巷是老厦门一条鲜为人知的小巷,全长不过三百米,呈丁字形。之所以叫卖鸡巷是因为早年该处是鸡鸭市场,所以才取了这个名,旧时还叫水龟墓。据说古时候街道喜欢以 " 专业 " 命名,例如临近 " 卖鸡巷 " 的 " 钓仔路 "" 竹寮巷 "等都是以当时所贩卖的商品为名称,一度十分繁华的鸡鸭市场,现如今却只有一条幽静的小巷子,找不到半点从前的痕迹,从前的鸡鸭市场也不见踪影了。
暗迷巷
据说这是厦门最窄的巷子,窄到仅能一个人通过
会说闽南话的小伙伴不妨跟着念念,an mi !很久以前这里就是一条专门卖稀饭的巷子,用闽南话的音译来取名。
土地公租巷
土地公祖巷早已消失的土地公祖庙,又称为“仙祖宫”,据说始建于宋朝为厦门各街市最早的土地庙,俗称“土地公祖”,后来衍变成路名“土地公祖巷”,祀福德正神(又称土地公)。相传郑成功叛将施琅曾藏匿于此,得以脱险降清,后重建该庙。民国9年(即1920年)建设开元路时拆除大部分,后来因城市的发展,完全拆除。

洪本部巷
洪本部巷是厦门鹭江片区内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虽说如今默默无闻少人问津,历史上却曾经赫赫有名,说起名字的来源,不得不提到洪旭这个人!洪旭(1605 - 1666年),福建同安人,原是明末海盗郑芝龙的部下,郑芝龙投降淸朝后,洪旭归依了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由于才能出众,深得郑成功重用!当年郑成功北伐金陵、东征台湾期间,洪旭都奉命留守厦门,“洪本部巷”就是当年洪旭的兵部衙门所在地。
下一篇:吃大蒜有什么好处 大蒜一天吃多少合适
